文档介绍:对扶贫工作中一些问题的思考
一、基本情况
1、深山区。**县位于**省的东南部,地理上是黄山山脉和天目山脉的结合部,境内千米以上的山峰有46座。**天目山脉部分毗邻浙江省临安市与**毗邻的深山区乡镇同样较落后,但由于他们地方投入的财力比安徽强得多,乡镇的硬件建设也就比我们好不少。总体上看,一是人均可耕地少,人地矛盾突出。二是深山
村落人口远离城镇,信息相对闭塞。三是土地产出能力低,生产条件差,单纯的农业生产难以解决温饱。四是自然灾害频繁,易旱易涝,部分村落隐藏有山体滑坡等地质灾害。五是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难度大,农民创收和增收渠道较少。六是因灾因病因学返贫现象突出。
2、文化观念。**是徽文化的发源地之一,长期以来受旧思想观念束缚,有重商业、学而仕的风气,发展工业经济的创业精神较为缺乏。农村生产生活方式依然是小农经济模式,许多农民满足于小富即安。此外,由于交通闭塞、劳动技能差和语言障碍等,长期在深山区生产、生活,缺乏对华东区周边发达省份发展变化的强烈关注。自然条件和文化观念是导致深山区脱贫致富和经济发展两个最大的障碍。
3、县域经济总量规模小、质量差,经济社会发展基础和条件依然薄弱。**县以山地丘陵农业为基础,经济发展能力和总体水平较低。2004年,,%,贫困人口(含绝对贫困和低收入),。县级财政仅7110万元。尽管靠近经济发达的浙江省,但由于地处山区、交通不便等多种原因,工业发展仍十分缓慢。现有工业规模小、科技含量低、产业链短、经营观念落后等,很难经受住市场变化的冲击。
山地丘陵农业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单位成本过高和投入不足,县级财政是“吃饭财政”,难以提供建设资金支持等,都是导致当地基础设施短缺的重要原因。目前县内不通公路的行政村有5个,尚有2万人存在饮水困难问题。农业生产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差,返贫现象突出。基础教育、医疗卫生等公益设施严重不足,群众看病难的矛盾十分突出。
二、主要问题
1、扶贫资金总量规模不足,使用分散。区域性贫困的基本特征是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结构调整需要投入的项目多,扶贫资金和其它建设资金供给与需求之间的总量矛盾突出。
资金使用分散,与其它农村投入资金不能有机结合。资金分散主要表现在分散和使用分散两个方面。由于资金的渠道和投入机制不同,使用原则不同,规划与规划之间互不衔接或根本就没有规划,造成在产业布局、项目安排上零星分散,难以形成合力,发挥整体效益。
《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尚没有配套的实施细则,目标和任务也不尽明确,使各项扶贫资源在上级层面失去了整合先机。而一些扶贫资金分配和使用的政策,也强化了资金分散过程。根据政策财政扶贫资金70%要用于进村入户,但实际扶持内容包括农林水、科教文卫、交通等各个方面,还要兼顾其他方面的基础建设工程,这无疑使得各个专项都要从有限的扶贫资金中划走一块,加剧了资金分配和使用的分散化过程,降低了资金使用效率和效益。
2、扶贫贷款政策指向和分配原则不相符合,难以做到真正扶贫。扶贫贷款是国家扶贫资金的主要,占国家扶贫资金的60%以上,以贴息或小额到户贷款的方式用于支持贫困地区发展各类生产性项目。但是由于政策性贷款商业化经营,导致扶贫贷款难以实现所设计的政策目标。银行要保本收利,政府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