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0
文档名称:

寂寞中的独体.doc

格式:doc   大小:45KB   页数:10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寂寞中的独体.doc

上传人:mh900965 2018/4/25 文件大小:45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寂寞中的独体.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牟宗三:寂寞中之独体
尝记昔人有诗云:「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司马光)大抵有生以来,皆有烦闷。即如此诗,在家家雨、处处蛙的时节,环境是这样的不分明,不豁朗,一切差别俱隐藏于齐同一色之中。生命的灵活不安分总是想向外凸出,冲破这个齐同一色的混沌。这种冲破,即叫做寂寞中见独体。
顺生命走,独体不得不表现。但既表现了,究竟有什么好处,这却难言。因此,对于「独体的表现」之反应亦有若干种不同的态度。此种不同的态度,且成为究极的人生态度;甚至人类文化型态,从究极方面想,亦由此种态度而形成。试看以下诸义:
一、苍颉造字,天雨粟,鬼夜哭。伏羲画八卦,亦有类乎此。
二、七窍凿而魂沌死。
三、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
四、圣人不死,大盗不止。
五、宗趣唯一,无余涅盘。
六、诚则形,形则着,着则明,明则动,动则变,变则化。
七、寂天寂地即是惊天动地。
第一义,有泄露天机的惋惜,亦有天下从此多事的忧虑。但聪明人到自以为窥破天机之时,常是既喜且惧。所以谚云「庸人多厚福」。由此可以引出三种态度:一是尽量表现聪明,泄漏天机;二是决然反对聪明,让它混沌;三是难得胡涂,知道而不说破,此是「忠厚留有余地步」。在中国社会里,第一种态度常遭天谴,不然亦被人讥为天资刻薄人也。第三种态度是中国的老世故,亦可以说是「小人儒」。第二种态度则是上列七义的第二义,即以不凿混沌养天趣,此是天生的庸人也。
第二义是庄子的寓言。它可以表示对于「人为的穿凿」的厌恶,亦可以表示对于「混沌」的爱慕。爱慕「混沌」就是反对表现独体。
第三义则恰相反,以仲尼出世为大事,所谓「天纵之圣」者是也。「铁肩担道义,疏手作文章。」假若人道不立,人将禽兽。孟子已为斯惧。此种态度是极端赞同「表现独体」的。假若独体见,则草木变化天地蕃;独体不见,则天地闭,贤人隐。闭而隐即是长夜漫漫矣!有人以为那得如此严重?假若真是「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然则伏羲、神农都是打灯笼走?作此问者,在逻辑上,吾不能反对之,盖伏羲、神农已不是混沌也,就是打灯笼走,究竟还是走了也。伏羲、神农与孔子破夜同,而破法则不一。
第四义则又与第三义恰相反。假若真是「万古如长夜」,大盗也许无法盗。圣人若死,大盗固未必止,但若长夜一旦光明起来,至少于大盗有方便。是则道高一丈,魔高十尺,仲尼之生,比其不生究竟好多少,实是大问题。西方人亦有同样的困难,即:有基督教究竟比无基督教好多少?此实难答之题也。
第五义,亦与第三义反。大抵可与二、四两义通声气。它表示一切归于「止」。此亦反对表现独体者。
第六义承第三义来,第七义为第三义之最后境界。
由上观之,尽量崇拜苍颉造字者,既无喜,亦无惧,此大概是西方人的态度。他们不但造字,而且神工鬼斧地制造起来。三、六、七三义是儒家的思想,函义虽与「苍颉造字」异,然却不相背。二、四、五三义大概为佛家与庄子所占有(老子可不在内)。归约起来,不过是主张独体与反对独体二者。
独体之表现与不表现,所关虽如此其大,然究竟应该表现否,我不能作理论的解答。但是我可以从事实上说明「独体」的意义。我在此过生活,所以我表现独体。宇宙内一切的「有」,既然是「有」,也总是在那里表现「独体」。我可以顺这个「有」之为「有」而明「独体」。究竟应该有「有」否,又究竟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