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62
文档名称:

菏泽历史文化知识.doc.doc

格式:doc   页数:16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菏泽历史文化知识.doc.doc

上传人:lopytra 2015/5/27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菏泽历史文化知识.doc.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菏泽历史文化知识
第一部分
1、菏泽,是伏羲之桑梓,尧舜之故里,先为商汤之京畿,继属曹国之疆土,后建曹州之区域。古为济水所汇,菏水所出,连通古济、泗两大水系的天然湖泊,因南有菏泽,北有雷泽,故名“菏泽”。
2、菏泽古称曹州,地处鲁苏豫皖四省交界,,人口960万,是中国著名的牡丹之乡、武术之乡、书画之乡、戏曲之乡、民间艺术之乡。
3、菏泽是驰名中外的牡丹之都,牡丹栽培历史悠久。从隋唐时期开始就有了种植。菏泽是目前世界上种植面积最大、品种最多的牡丹生产、科研和观赏基地。现有栽培面积15万亩,共9大色系,10大花型。
4、黄河自河南省兰考县入境,流经辖区内的东明、牡丹区、鄄城、郓城四县区,境内全长157公里。1855年,黄河在河南省兰考县铜瓦厢决口,改道北流,不再流经曹县,留下现在的黄河故道又称咸丰故道。东明是黄河入鲁第一县,现行河道是黄河自古以来第25次改道后的河道。
5、菏泽市戏剧活动历史悠久,剧种繁多,是我国著名的“戏曲之乡
”,有中国戏曲声腔剧种博览会和展览馆之称,戏曲之盛为中原之冠。曾走出柳子戏著名演员张春雷、豫剧表演艺术家马金凤、崔兰田、全国梅花奖演员朱桂芹等一大批优秀的地方戏名家。主要剧种有山东梆子、大平调、枣梆、柳子戏、大弦子戏、两夹弦、四平调、豫剧。其中枣梆是全国仅有的,有“天下第一团”之称。
6、菏泽大平调系山东梆子声腔系统的地方大戏剧种,具有粗犷豪放,通俗易懂,生活气息浓厚,伴奏乐器独特等特点,深受广大人民群众喜爱,距今有400年历史。
7、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成武民歌包楞调,填补了中国声乐史上民间花腔的空白,打破了国外音乐界认为只有欧美才有民间花腔的论断。
8、菏泽书画历史源远流长、名人辈出,宋代燕素,北宋晁补之兄弟、元代商挺至明代曹州何氏家族以诗书艺传家,历代不衰。清代马延熙、郭如仪、刘琨、田如烩等皆为当时书画名家。近代著名书画家牛千古、郑树屏、李楣川等都为菏泽的书画艺术作出较大的贡献。其中北宋时期的燕肃所著《春山》《秋册晚霭》《寒岩积雪图》三幅画被清故宫收藏。
9、菏泽民众素喜武,早在明朝就与徐州、沧州、青州并称全国四大“武术之乡”,发源于菏泽的大洪拳源远流长,内容丰富,自成体系,普及广泛。
10、菏泽是蜚声中外的民间艺术之乡,民间艺术种类繁多,全市共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达到30项。木版年画、剪纸、面塑、纸扎被誉为鲁西南民家艺术“四绝”。
11、菏泽牡丹区面塑历史悠久、名扬四海,面塑传人之一李芳清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和中国民间艺术家协会授予“民间工艺美术家”称号。
12、巨野是我省著名的“民间杂技艺术之乡”。其中大义镇孔楼杂技最具代表性,距今已有400年的历史了。
13、定陶皮影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已有400年的历史。
14、单县羊肉汤色香味俱佳,在国内享有盛誉,号称天下第一汤,已有200年的历史。
15、曹州耿饼由曹州镜面柿制作而成,自生白霜,肉质柔软,橙黄透明,具有清热降火、凉血润肺、生津化痰等功效。明朝曾被尊为皇家贡品。
16、据考证,商羊舞是商周时期发源于鄄城县境内北部地区的一种古老的民间集体舞蹈。
17、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AAA级风景名胜区仿山,是曹国19世25位国君墓葬地。
18、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左山寺,始建于东汉,先后称法源寺、兴化寺、兴化禅院、左山寺。
19、截止2013年,我市共有曹州牡丹园、鄄城孙膑旅游城两处景点成为国家4A级景区。
20、葭密寨是菏泽最古老的村庄之一,建村于春秋时期,是著名的曹州之战发生地。
21、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始置定陶县,定陶之名源于范蠡定居于陶。
22、位于曹县大集乡殷庙村伊尹墓前的祠堂称元圣祠,是因为商汤尊称伊尹为元圣。
23、商汤伐夏,曾在景山会盟诸侯;伐夏胜利后,遇大旱在这里祈天求雨。
24、公元前487年,曹国被宋国所灭,国传19世25君,享国 560年。
25、尧是首推禅让制的“五帝之一”。
26、孙膑是战国时期齐国鄄邑人,著名军事家,指挥的马陵之战、桂陵之战成为中国军事史重要的经典战例。
27、商朝,郓城称庇。商代第十三位国王祖乙胜曾迁都于此。
28、夏商时期,济水自菏泽市西南入境,流经曹县、定陶、巨野等县,是大禹治理的四渎之一

29、春秋时期著名思想家计然,越王勾践用其策而富国强兵,范蠡用其策迅速巨富。
30、春秋时期著名相马师伯乐,原名孙阳。史有“骥服盐车”“牝牡骊黄”等典故。
31、春秋时期,宓子贱巫马施治理单父,功绩卓著,被后人称为单父二贤。
32、春秋末期,范蠡居于陶为朱公,经商致富,“十九年之中三致千金”,史称陶朱公。
33、战国时期,道家的经典著作《庄子》又称《南华经》,被郭沫若称为一般散记文学的鼻祖。
34、战国初期,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