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残疾人就业问题研究论文
一、机制创新
为了真正使残疾人按比例就业工作收到实效,必须从机制创新上大胆探索,构建适合时代要求的新的工作机制,形成一整套可行的运作机制,使按比例就业工作落到实处。一是建立机构。残疾人劳动就业服务所是残疾人就业服务的专业性机构,江苏省太仓市工作基础抓得早,在市残联独立升格的同时,工作抓主动,在增设机构和编制难度大的情况下,几经努力,正式设立了太仓市残疾人劳动就业服务所,设机构定编制,全面负责全市残疾人劳动力资源管理和就业岗位的信息采集、求职登记、劳动能力评估、失业登记、就业培训、职业介绍等工作,并且协调全市12个镇的基层残联,建立全市残疾人就业信息网,服务所将所有资料存入电脑,动态管理,对全市各单位的残疾人就业情况和有劳残疾人的基本情况了如指掌,心中有数,切实为残疾人提供有效的就业服务。太仓市自1996年实行按比例就业工作以来,全市按比例安残912人,进入企业工作的有862人,仅去年一年,各基层残联就分散安置残疾人就业312人,切实为政府分忧,减轻了社会压力。二是树立意识。残疾人是社会弱势群体中最需要社会帮助的群体,朱基总理在九届人大五次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使用了“弱势群体”这个词汇,“积极扩大就业和再就业……,对弱势群体给予特殊的就业援助。”这在中央政府文件中还是第一次。残疾人与健全人拥有同样的尊严,有同等的生命价值,对残疾人的关爱是人性中最善最美的体现,同时也是我们文明的体现,残疾人应该得到社会和健全人的帮助,为残疾人提供更宽阔更通畅的就业渠道。应该树立按比例就业工作是一种社会的共同义务的意识,而不应该把单位安排残疾人就业看作是一种负担。三是政策扶持。1996年中残联、劳动部等5家单位联合下发了《残疾人就业“九五”实施方案》,在文件中明确了全面实施按比例就业。近些年各地都在逐步实施。然而,按比例就业不可能以行政的手段强行分配硬性安置,而是着重在宏观上以经济的、法律的手段,辅之以少量的行政措施,在就业政策制定、资金援助、岗位提供等就业环节给予扶持,充分体现政府导向,全面关心残疾人的就业。四是明确责任。残疾人按比例就业只是把应由社会承担的职能还给了社会,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是每一个法人单位的一个社会义务,要调整工作思路,建立健全残疾人就业的履约责任机制,建立健全残疾人就业的监督检查机制,建立健全残疾人就业的工作协商机制,使工作强而有力、实而有效,富有针对性和操作性。
机制创新是一个动态过程,与时俱进才能体现机制创新的活力。在一些地方、一些部门、一些单位为什么一直解决得不是很好,根本原因在于缺乏一套完善的工作机制,或者不善于创新。实践证明,抓好工作关键离不开制度的保障。
二、方法创新
工作方法的切入点是抓落实。抓落实是个老问题,计划经济时代如此,市场经济时代也是如此,问题在于工作方法的单一与浅显。解决的方法实际很简单,这就是落实的具体化。
马克思主义认为,客观事物具有多方面的属性与特点,具体问题需要具体分析,不同性质的矛盾应当采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中残联的《残疾人就业“九五”实施方案》是着眼宏观、立足大局,具有全国普遍的指导意义,而各地的情况各不相同,问题又是千差万别,因此必须根据自身情况,将共性要求与具体实际相结合,把原则性规定变为可操作性的措施,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地做好具体化工作。
方法的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