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6
文档名称:

堪培拉南京深圳城市肌理分析.ppt

格式:ppt   大小:16,810KB   页数:2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堪培拉南京深圳城市肌理分析.ppt

上传人:分享精品 2018/4/26 文件大小:16.42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堪培拉南京深圳城市肌理分析.ppt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堪培拉
Canberra
基本介绍
堪培拉是澳大利亚的首都,位于澳大利亚山脉区的开阔谷地上,位于澳大利亚东南部。东经149°07′,南纬35°17′,面积2395平方公里,,海拔760米。莫朗格洛河横市区,西流入马兰比吉河。原为牧羊地,1913年按规划始建,1927年联邦政府从墨尔本迁此。全国政治中心。以银行、饭店和公共服务业为主要经济部门。有铁路连接各大城市。有澳大利亚国立大学(连续多年澳大利亚大学排名第1位)、堪培拉大学和国立图书馆。市区西南有宇宙航行跟踪站。旅游业甚盛。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全年降雨量平均,四季都有阳光普照的日子。
城市历史
堪培拉是个年轻的城市,早在100多年前,这里还是澳大利亚阿尔卑斯山麓的一片不毛之地,1820年被人发现,此后有移民来建牧场,到1840年发展成一个小镇。1901年,澳大利亚联邦政府成立以后,为定都问题,悉尼和墨尔本两大城市争执不下,一直争了八九年,直到1911年,联邦政府通过决议,在两个城市之间,选一个风调雨顺、有山有水的地方建立新首都,于是选了这块距悉尼238公里,距墨尔本507公里的空地。这就是堪培拉的雏形。
1912年,联邦政府主持了一次世界范围内的城市设计比赛,一年之后,国会从送来的137个版本中,选中了美国著名风景设计师、36岁的芝加哥人沃尔特·伯里·格里芬(Walter Burley Griffin)的方案。这位设计师描绘的堪培拉街道图是他和他的妻子(也是一位建筑师)共同画在一块棉布上的,这份珍贵的原作至今仍保留在澳大利亚国家档案馆。建设中间,经过了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停顿,共用了14年,于1927年建成,并迁都于此。后来,又为确定新首都的名字商讨了好长时间,最终选择了当地居民的传统名称--堪培拉,意思是"汇合之地",民众又叫做"聚会的地方"。
城市规划特点
,回归自然
将城址选择在澳大利亚东南部跨
莫朗格洛河两岸的丘陵和平地上。
北面有较平缓的山丘;东、南、西三面有森林茂密的高耸山脊。
格里芬把这个地形比喻为一个不规则的露天剧场,高山好比是剧场的顶层楼座,倾斜向水边的山坡好比是宽广的观众席,下面的水面如同中心竞技场。
堪培拉地区边缘的山脉作为城市的背景,市区内的山丘作为重要建筑物的场地或城市中各个对景的焦点。
,田园城市
设计充分具备田园城市
元素,核心、放射线、
同心圆、扇区等。整个
城市以国会山为圆心,
,从北向
东往南顺时针方向的环
城路为一个半圆弧线,
再以南北两条宽阔的联邦大街、国王大街为边,构成一个扇形,扇形内有宽而直的市道使扇形区分成若干块几何图案,这每块图案便是整齐的街区,街区内又有许多的道路纵横交错,最窄的小巷也为双车道,车辆可以开到每家门口。
,城市活力
格里芬提出在莫朗格洛河上
筑水坝,以形成广阔的湖面
为城市的“水轴”。

水轴从黑山(Black Mount)
开始,朝东南方向延伸,使
城市与水光山色相互映衬。
,多中心分布
国会山轴线
在格里芬的规划方案中,整个平面通过与地形相关的两条巨大轴线联系起来。
“地轴”位于东北部安斯利山(Mount Ainslie)和西南部宾贝里山(MountBimberi)之间,轴线上的这两处突出地形后来分别成为国会山和议会山。
议会山轴线
总结
格里芬规划方案密切结
合地形,构成水轴、
地轴十字交叉,构成
城市主轴线;由多角
几何形和放射线路
网把城市的园林和
建筑物组成相互协
调的有机整体,使
堪培拉既有首都所
需要的庄严气概,
又有花园城市的优
美风貌。
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