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风险管理
第一代Z
Altman(1968)认为,影响借款人违约概率的因素主要有五个:流动性(Liquidity)、盈利性(Profitability)、杠杆比率(Leverage)、偿债能力(Solvency)和活跃性(Activity)。Altman选择了下面列举的五个财务指标来综合反映上述五大因素,最终得出的Z计分函数是:
X1=(流动资产-流动负债)/总资产
X2=留存收益/总资产
X3=息税前利润/总资产
X4=股票市场价值/债务账面价值
X5=销售额/总资产
作为违约风险的指标,Z值越高,违约概率越低。此外,Altman还提出了判断企业破产的临界值:,在企业存在很大的破产风险,应被归入高违约风险等级。
第二代Z
1977年,Altman与Hardeman、Narayanan又提出了第二代Z计分模型——ZETA信用风险分析模型,主要用于公共或私有的非金融类公司,其适应范围更广,对违约概率的计算更精确。
ZETA模型将模型考察指标由五个增加到七个,分别为:
X1:资产收益率指标,等于息税前利润/总资产。
X2:收益稳定性指标,指企业资产收益率在5~10年变动趋势的标准差。
X3:偿债能力指标,等于息税前利润/总利息支出。
X4:盈利积累能力指标,等于留存收益/总资产。
X5:流动性指标,即流动比率,等于流动资产/流动负债。
X6:资本化程度指标,等于普通股/总资本。该比率越大,说明企业资本实力越强,违约概率越小。
X7:规模指标,用企业总资产的对数表示。
5C、5W、5P
绝大多数银行都将重点集中在借款人的“5c”上,即品德与声望(character)、资格与能力(capacity)、资金实力(capital or cash)
、担保(collateral)、经营条件或商业周期(condition)。也有些银行将信用分析的内容归纳为“5w”或“5p”。“5w”系指借款人
(who)、借款用途(why) 、还款期限(when)、担保物(what)、如何还款(how);“5p”系指个人因素( personal)、目的因素(
purpose) 、偿还因素( payment)、保障因素(protection)、前景因素(perspective)。这种方法的缺陷是主观性太强,只能作为一种
辅助性信用分析工具。
(四)信用评分方法
    信用评分方法是对反映借款人经济状况或影响借款人信用状况的若干指标赋予一定权重,通过某些特定方法得到信用综合分值或
违约概率值,并将其与基准值相比来决定是否给予贷款以及贷款定价,其代表为z计分模型。
    z计分模型是altman 1968 年提出的以财务比率为基础的多变量模型。该模型运用多元判别分析法,通过分析一组变量,使其在
组内差异最小化的同时实现组间差异最大化,在此过程中要根据统计标准选入或舍去备选变量,从而得出z 判别函数。根据z值的大
小同衡量标准相比,从而区分破产公司和非破产公司。1995 年,对于非上市公司,altman对z 模型进行了修改,得到z′计分模型。
altman、haldeman 和narayannan在1977 年对原始的z 计分模型进行扩展,建立的第二代的zeta 信用风险模型。该模型在公司破产
前5 年即可有效划分出将要破产的公司,其中破产前1 年准确度大于90 % ,破产前5 年的准确度大于70 %。新模型不仅适用于制造
业,而且其有效性同样适用于零售业。上述两种模型中,zeta 分类准确度比z 计分模型高,特别是破产前较长时间的预测准确度相
对较高。由于方法简便、成本低、效果佳,上述方法应用十分广泛。
(一)基于期权定价技术的风险计量模型。
    merton发现银行以折现方式发放一笔面值为d的贷款所得到的支付和卖出一份执行价格d的看跌期权所得到的支付相等。因此有风险贷款的价值就相当于一个面值为d 的无违约风险贷款的价值加上一个空头卖权。贷款的卖权价值取决于5个变量,即企业资产的市场价值、企业资产的市场价值的波动性、贴现贷款的面值、贷款的剩余期限以及无风险利率。
    基于企业的市场价值和其波动性的不可观测性,1995 年美国kmv公司开发了kmv模型,该模型又称为预期违约概率模型( expected default frequency,简称edf ),模型使用企业股权的市场价值和资产的市场价值之间的结构性关系来计算企业资产的市场价值;使用企业资产的波动性和企业股权的波动性之间的结构关系来计算企业资产的波动性,同时统计在一定标准差水平上的公司在一年内破产的比例,以此来衡量具有同样标准差的公司的违约概率。
    该模型是实际中应用最为广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