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63
文档名称:

可编程序控制器原理与应用.ppt

格式:ppt   页数:16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可编程序控制器原理与应用.ppt

上传人:中国课件站 2011/8/29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可编程序控制器原理与应用.ppt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可编程序控制器
第一章绪论


可编程序控制器的产生
世界上第一台PLC
1969年由美国数字设备公司(DEC)根据美国通用汽车公司(GM)的要求研制成功
背景:
1968年美国通用汽车公司(GM),为了适应汽车型号的不断更新,生产工艺不断变化的需要,实现小批量、多品种生产,希望能有一种新型工业控制器,它能做到尽可能减少重新设计和更换电器控制系统及接线,以降低成本,缩短周期。
设计思想:
吸取继电器和计算机两者的优点
☆继电器控制系统体积大、可靠性低、接线复杂、不易更改、查找和排除故障困难,对生产工艺变化的适应性差,但简单易懂、价格便宜;
☆计算机功能强大、灵活(可编程)、通用性好,但编程困难;
☆采用面向控制过程、面向问题的“自然语言”进行编程,使不熟悉计算机的人也能很快掌握使用。(梯形图)
◆70年代初期: 仅有逻辑运算、定时、计数等顺序控制功能,只是用来取代传统的继电器控制,通常称为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
◆70年代中期: 微处理器技术应用到PLC中,使PLC不仅具有逻辑控制功能,还增加了算术运算、数据传送和数据处理等功能
◆80年代以后:随着大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等微电子技术的迅速发展,16位和32位微处理器应用于PLC中,使PLC得到迅速发展。PLC不仅控制功能增强,同时可靠性提高,功耗、体积减小,成本降低,编程和故障检测更加灵活方便,而且具有通信和联网、数据处理和图象显示等功能。
近年来PLC发展迅速
PLC集三电(电控、电仪、电传)为一体、性能价格比高、高可靠性的特点,已成为自动化工程的核心设备。 PLC成为具备计算机功能的一种通用工业控制装置,其使用量高居首位。
PLC成为现代工业自动化的三大技术支柱(PLC、机器人、CAD/CAM)之一。
可编程序控制器定义及特点
定义:
国际电工委员会(IEC)于1987年颁布了可编程控制器标准草案第三稿。在草案中对可编程控制器定义如下:
“可编程控制器是一种数字运算操作的电子系统,专为在工业环境下应用而设计。它采用可编程序的存储器,用来在其内部存储执行逻辑运算、顺序控制、定时、计数和算术运算等操作的指令,并通过数字式和模拟式的输入和输出,控制各种类型的机械或生产过程。可编程控制器及其有关外围设备,都应按易于与工业系统联成一个整体,易于扩充其功能的原则设计”。
可编程序控制器定义
PLC的特点
通用性强,使用方便
功能强,适应面广
可靠性高,抗干扰能力强
控制程序可变具有很好的柔性
编程方法简单,容易掌握
PLC控制系统的设计、安装、。。
体积小、重量轻、功耗低
PLC应用类型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开关量逻辑控制
运动控制
过程控制(PID闭环控制)
数据处理
通信联网(构成DCS、FCS系统)
是一种工业控制装置
可编程序控制器(ProgrammbleController)简称PC或PLC
◆区别于一般微机控制系统
◆区别于传统控制装置
PLC的国内外现状及发展动向

1969年美国数据设备公司(DEC)研制了第一台PLC,从此PLC发展迅猛。
我国改革开放后,美国AB、GE、MODICON、TI,日本OMRON、三菱、富士,德国西门子等厂家的产品不断进入我国,并在各行各业的工控系统中占据重要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