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61
文档名称:

第8章板块构造.ppt

格式:ppt   大小:15,180KB   页数:261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第8章板块构造.ppt

上传人:分享精品 2018/4/26 文件大小:14.82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第8章板块构造.ppt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第七章板块构造
第一节地球的内部结构
第二节大陆漂移与海底扩张
第三节板块构造的基本原理
第四节板块活动与地质作用
第五节板块构造与地槽地台的关系
第一节地球的内部结构
一、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
二、大陆地壳与大洋地壳
一、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
划分依据
地震波在地球内部的传播特点;
地球内部物质成分;
地球内部物质的力学性质;
有两个一级成分不连续面,即莫霍面和古登堡面,它们将地球分为三大部分,即地壳、地幔和地核。
地壳(A)是指地球最外的一圈,即在地面以下至莫霍面以上的地球表层。
地幔(B、C、D)地幔可分三层:上地幔(B)、过渡带(C)和下地幔(D)。
地核(E、F、G)包括外核、过渡层、内核三部分。
1、地球内部的成分分层
地壳(A):
贫铁、镁,富氧、硅、铝和钾、钠、钙;
地幔(B、C、D):
以富镁、硅、氧为特征;
地核(E、F、G):
以富铁为特征;较轻的元素可能为硅、硫等;
各圈层化学成分特征
2、地球内部的力学分层
根据强度及变形反应方式可分成:
岩石圈;
软流圈;
中间圈;
地核;
地球内部圈层力学和流变学的划分通常与成分界面不相当;
岩石圈
地球的刚性外壳,包括地壳和上地幔的上部,厚度20-150km,大陆地区110-150km,大洋盆地70-80km,洋脊裂谷20-50km。
软流圈
岩石圈以下的弱流变区,下界一般认为不超过400km,顶部约有100km的地震低速带。具强度小,粘度低,塑性较高的特点,有局部熔融,易于蠕动变形。岩石圈板块因软流圈的存在而能运动。
中间圈
地幔的其余部分,厚度大与2000km,强度大,不易变形。
地核
与成分分界相当,对其力学性质知之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