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
文档名称:

民族歌剧艺术特征论述.doc

格式:doc   大小:25KB   页数: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民族歌剧艺术特征论述.doc

上传人:653072647 2018/4/27 文件大小:25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民族歌剧艺术特征论述.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民族歌剧艺术特征论述
中国民族歌剧从产生发展短短几十年的发展历程中,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在中国近现代音乐史上具有光辉的发展历程,同时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特点。现从中国民族歌剧的题材特点、音乐艺术创作特点和演唱表现特点等几方面予以分析研究。
一、民族歌剧的题材特点分析
近几十年的歌剧发展历史和不同时期创作的众多剧目,首先在歌剧的题材选取方面具备了自己的特点,都反映出其题材无不来自生活,内容体裁虽有不同,但总的来说都强烈的反映了中国人民自己的斗争生活和现实生活。
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反映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要求推翻压在自己头上的“三座大山”,为求得解放而艰苦卓绝、勤劳勇敢地革命斗争的时代精神,这类题材在中国歌剧的创作中比重是相当大而又十分重要的,给人们留下了很多可歌可泣的动人故事和英雄形象。从《扬子江暴风雨》作为抗战新歌剧的起点开始,解放前创作的歌剧《刘胡兰》、解放后创作的歌剧《红珊瑚》、《洪湖赤卫队》、《江姐》以及九十年代创作的歌剧《党的女儿》等,都从不同角度歌颂了中国人民的伟大气概和为争取民族解放的抗争精神,同时也描写了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同敌人勇敢斗争的艰苦历程;
反映劳动人民不同时期的现实生活和爱情生活,以此表现伟大的中国人民反对封建统治,争取自由,同旧势力、旧传统奋力抗争的顽强精神和追求幸福生活的美好愿望。如《小二黑结婚》等;
根据我国历史和传统民间故事改编创作的历史题材作品。这类剧目大多从正面刻画了伟大的中国人民纯朴、勤劳、勇敢的传统美德,以此唤起人们发扬优秀文化、弘扬民族正气的大无畏气概。如《屈原》、《窦娥冤》、《刘三姐》等;
反映在解放后各个时期中国人民日常生活中的不同精神面貌和人与人之间的友情、亲情以及兄弟民族之间的团结友爱、共同为建设社会主义国家而奋斗的先进事迹,同时还有反映中国人民同世界人民团结友爱、互助交往的不同内容。如《傲雷一兰》、《阿伊古丽》等。总的来说,中国的歌剧其题材都是取自我国的本土内容,不但故事性强,情节感人而真实,而且在人物的塑造上都比较典型,具有深刻的教育意义,这是构成中国人民歌剧艺术特点的一个首要条件。
二、民族歌剧的音乐创作特点
音乐作为歌剧艺术的主要组成部分,是衡量一部歌剧能否成功的决定因素。中国民族歌剧的音乐是基于中国人的欣赏****惯,具有中国音乐的特色,从其诞生起就采用现实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相结合的创作手法,从群众性的民间音乐中去收取营养,大量地吸收民歌、歌舞、小调、戏曲等艺术素材和创作经验,创造出具有民间特色和民族风格的中国气派的艺术形式。
音乐素材的民族化中国的民间音乐非常丰富,特别是中国的民歌和说唱音乐,通过几千年劳动人民的集体创作和流传,既有极强的民族风格,又具有不同的地域特点。这些民间音乐在不同歌剧音乐创作中的选用,将是形成浓郁民族风格的首要条件。而歌剧音乐的创作,根据不同的故事情节,不同的人物性格,在民间音乐的选用上,可以不受地方特色的局限对多种民间音乐进行提炼加工和多角度的创新改造,共同为塑造人物和推动故事情节而服务,使民族歌剧富有旺盛的生命力。
在民族歌剧的创作中,民间音乐素材选取具有针对性和广泛性,也即音乐选取的性格化、地方性和戏剧化。作为中国民族新歌剧的奠基之作的歌剧《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