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
文档名称:

高温中暑.doc

格式:doc   大小:29KB   页数: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高温中暑.doc

上传人:aibuaiwo1318 2018/4/29 文件大小:29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高温中暑.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高温中暑
中暑是在气温高、湿度大的环境中,从事重体力劳动,发生体温调节障碍,水、电解质平衡失调,心血管和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紊乱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症候群。病情与个体健康状况和适应能力有关。
1、病因与发病机理
在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的控制下,正常人的体温处于动态平衡,维持在37℃左右。人体基础代谢、各种活动、体力劳动及运动,均靠糖及脂肪分解代谢供能发热,热量借助皮肤血管扩张、血流加速、排汗、呼吸、排泄等功能,通过辐射、传导、对流、蒸发方式散发。人在气温高、湿度大的环境中,尤其是体弱或重体力劳动时,若散热障碍、导致热蓄积,则容易发生中暑。
2、临床表现
(1)中暑先兆:在高温环境下活动一段时间后,出现乏力、大量出汗、口渴、头痛、头晕、眼花、耳鸣、恶心、胸闷、体温正常或略高。
(2)轻度中暑:除以上症状外,有面色潮红、皮肤灼热、体温升高至38℃以上,也可伴有恶心、呕吐、面色苍白、脉率增快、血压下降、皮肤湿冷等早期周围循环衰竭表现。
(3)重症中暑:除轻度中暑表现外,还有热痉挛、腹痛、高热昏厥、昏迷、虚脱或休克表现。
3、诊断
(1)依发病时所处高温环境及其临床表现。
(2)应与暑天感染、发热性疾病鉴别,如流行性乙型脑炎、脑膜炎、脑型疟疾等。
(3)与其他原因此起的昏迷及脑血管意外鉴别。
(4)中暑痉挛引起腹痛者需与急腹症鉴别。
4、治疗与护理
(1)中暑先兆与轻度中暑:及时脱离高温环境至阴凉处、通风处静卧,观察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变化。服用防暑降温剂:仁丹、十滴水或霍香正气散等。并补充含盐清凉饮料:淡盐水、冷西瓜水、绿豆汤等,经以上处理即可恢复。
(2)重症中暑病人处理原则:降低体温,纠正水、电解质紊乱、酸中毒,积极防治休克及肺水肿。
①中暑发生循环衰竭者,医疗、护理的重点是纠正失水、失钠、血容量不足,以致脱水和循环衰竭。尽快建立静脉通路,补充等渗葡萄糖盐水或生理盐水,纠正休克。注意输液速度不可过快,以防增加心脏负荷发生肺水肿,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②中暑出现痉挛者,除补充足量的液体外,注意监测血电解质。纠正低钠、低***、控制痉挛,抽搐频繁者应静脉推注10%葡萄糖酸钙10ml或用适量的镇静剂如10%水合***醛10~15ml灌肠,~。并注意安全保护、防止坠床,及时吸氧,保持呼吸道通畅。
③对日射病者应严密观察意识、瞳孔等变化,头置冰供暖或冰帽,以冷水洗面及颈部,以降低体表温度,有意识障碍呈昏迷者,要注意防止因呕吐物误吸而引起窒息,将病人的头偏向一侧,保持其呼吸道通畅。
④中暑高热者主要是纠正体温功能失调所致高热,同时注意生命体征、神志变化及各脏器功能状况、防治并发症。降温措施多主张物理降温与药物降温联合进行,其方法有头置冰袋或冰帽,大血管区置冰袋,以冰或风扇控制室在22~25℃左右;也可采用将身体(头部除外)置于4℃水中降温法,同时要不断摩擦四肢,防止血液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