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审美范畴—“悲剧”论
第七组
一、悲剧与天灾人祸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使用“悲剧”这个词,家庭破裂,天灾人祸,都可以惯称为悲剧
一个人刚还活蹦乱跳,结果一走出门便被车撞死了。
即:凡是生活中的困难,悲哀,不幸的遭遇,悲凉的处境,都被称为悲剧。
上述天灾人祸都不是美学意义上的悲剧。
二、什么是美学范畴的悲剧?
现实生活或艺术反映中那些作为实践主体的肯定性社会力量,在具有必然性的社会矛盾冲突中,遭到不应有、但又不可避免的苦难或毁灭,从而引发悲痛、同情和奋发感受的一种审美形态及其特性。
三、悲剧理论的历史
,题材大都取自神话,主题常涉及命运,把人类不可避免的悲剧归之于强大的神或命运。
在美学史上第一次对悲剧下定义:“悲剧是对于一个严肃、完整、有一定长度的行动的摹仿;它的媒介是语言,具有各种悦耳之音,分别在剧的各部分使用;摹仿方式是借人物的动作来表达,而不是采用叙述法;借引起怜悯和恐惧来使这些情绪得到净化。”
情节中心说
在一出悲剧中,表演的目的不是为了刻画性格,而是为了表现行动才附带表现性格。
过失说
冲突的本质是好人犯了错误
净化说
即悲剧使人产生怜悯和恐惧的心情并让压抑的心情得到疏通
例:《俄狄浦斯王》
悲剧主角在道德上是一个好人,但他的悲剧过失是良好愿望意想不到的结果,不是蓄意的,而是意外的。这就是亚里士多德悲剧理论的“过失说”。
亚里士多德的“过失说”以古希腊最有名的三大悲剧家之一索福克勒斯的悲剧《俄狄浦斯王》为主要依据:主人公俄狄浦斯杀父娶母,最后挖目自贬以赎罪。但在整个悲剧中,俄狄浦斯自己也有过失,那就是他的莽撞,莽撞是引发悲剧的原因。我们由此会产生对主人公的怜悯和因小过而惹大祸的恐惧。
亚里士多德抛弃命运说,提出“过失说”作为悲剧的根源,不是在外在的力量中,而是从自身内部寻求悲剧的原因,这比命运说前进了一步,但没有深刻揭示悲剧的社会本质和社会根源:发展中新旧势力、矛盾冲突的结果。
悲剧是两种对立的理想的冲突和调解。
一、提出悲剧本质的“冲突说”
二、黑格尔提出了悲剧冲突的类型:
一种是由客观条件产生的冲突,如自然原因、阶级地位等外在因素产生的冲突;(偶然、外在)
另一种是心灵的冲突,黑格尔认为这是最理想的冲突(内在、必然)
三、悲剧的结局是“永恒的正义”或“永恒的公理”取得胜利。
例:《安提戈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