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浅谈中国式教育
摘要:人口众多早已造成中国的教育环境陷入“千军万马挤独木桥”的竞争状态。近年来,中国孩子的生活越来越枯燥无味,越来越忙,忙于学习,忙于穿行于各种各样的补卷了社会的各个角落。中国式教育的特点是,一昧地注重应试教育,忽略了素质教育。孩子们根本就没有自由时间,很难有自己的独立时间对自己的人生进行思考。这样的“中国式教育”无疑会对中国的发展不利,要知道教育关系着民族的复兴,祖国的明天。“中国式教育”对于中国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如果照这样长期发展下去,后果不堪设想,所以只有改变“中国式教育”的现状,才能促进中国的长远发展。本文主要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三个方面分析了中国式教育的特点,指出了其弊端,并做出了思考,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希望能给各界教育人士提供参考。
关键字:中国式教育、应试教育、素质教育、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
家庭教育
(一)当今中国社会的家庭教育现状
现如今,家长总是把获得高分当作是培养孩子的首要目标。以孩子的学习成绩作为衡量孩子是否会有出息的标准,将能不能上大学作为孩子能否有个好出路的标准。如果一个孩子的学习成绩好,父母便觉得这个孩子将来会有出息,而完全忽略了孩子其他方面的成长和教育,导致孩子在性格上,在道德上出现巨大的偏差。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养不教,父之过”等等可以看出家庭教育对于孩子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可是越来越多的父母不再注重家庭教育,只是一昧地将孩子送去各种各样的补习班,培训班,以为这就是在教育孩子,以为这样就可以给孩子一个美好的未来。毫不质疑,父母这样做确实是在培养孩子,在处心积虑地给孩子创造一个足够美好的未来。但是父母忘记了,孩子最需要的是什么。孩子的成长路上最重要的是有父母的陪伴和关心,而不是精心安排和规划他们的人生。
(二)贫富差距观念下的家庭教育模式
在我国的贫富差距下,家庭教育模式的差距也很大。
贫穷家庭里的孩子基本上属于留守儿童,他们大都跟着爷爷奶奶在老家学习生活,父母都在外地打工挣钱。对于这类孩子,他们的家庭教育很贫乏的。家里的爷爷奶奶基本上都是没有读过书的,这无形之间给这群孩子形成了代沟。在外的父母,只能暂时满足孩子物质上的要求,而精神层面却无法满足。父母与子女的密切互动以及在这一过程中表现出的对子女的关爱、教育和引导,对孩子健全
人格的形成至关重要,对孩子的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都会产生重要影响。留守儿童大都处于道德素质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特别需要父母感情上的慰藉和关爱,都有一种渴望被爱的情感需要和情感的归属需要,但留守儿童的父母常年在外挣钱养家,与子女联系不密切,对子女的关心关心不够,留守儿童不得不生活在在远离父母的环境中,这对其成长是极为不利的[1]。在外的父母无法伴随着孩子成长,无法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正确地引导,不能更多地和孩子沟通交流,更不要说和孩子分享成长道路上的悲喜。在这样的环境下,不仅会让孩子变得越来越自卑,越来越自闭,越来越不清楚自己究竟需要什么,而且更会他们的心里产生很严重的阴影,更严重的还有可能变得心理扭曲。他们处在远离父母的环境下,爷爷奶奶的照顾也远远代替不了父母的贴心照顾,这样会让孩子疏于管教。调查发现部分留守儿童由于缺乏自制力,在品行方面难以克服一些恶习,有的上网成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