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第9讲“精细农作”发展前景与展望
中国农业大学精细农业研究中心汪懋华
“精细农作”是基于信息和知识来优化作物生产过程的管理决策,它推动着由传统经验型定性化为主的粗放型农业向现代知识型精细化农业经营思想的革命。“精耕细作”本是传统农业的精华。几千年来,精明的农户在农业实践中,对其耕种的小块农田的作物生长环境和生长过程可以作到“了如指掌”,精细耕耘和管理,可以在有限的小规模土地上获得很高的产量和节约成本,有效利用农田资源潜力;现代农业的发展,经营规模日益扩大,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物质投入成本显著增加,需要在大面积上获得更高的经营效益和提高农业生产系统的市场竟争力,主要靠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它的发展是在电子信息技术快速进步的支持下,由八十年代初开始的农田土壤信息定位采集、定位处方施肥、定位施药和农业机械智能化监控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开始实践的。九十年代初全球卫星定位系统的民用化及其产业化的快速发展,GPS、GIS 等空间信息技术产品性能价格比不断改善和应用技术的迅速普及,为使电子、信息、农学、装备、管理决策、系统集成等多种科学知识与技术成果,围绕实现作物生产系统可持续发展的目标组装起来,在发达国家已被认为是跨入新世纪作物生产管理的一场革命。有关学术刊物将其作为学术讨论和学术交流的热点; 农业电子仪器和机器设备制造商积极开发了实施“精细农作”的新技术产品推向市场,在世界各地举办农业技术产品展示会及传播其应用经验;农业技术设备销售商和咨询推广服务机构积极开拓着新的服务市场,向农户提供不同技术组装方式的“精细农作”服务;科学研究工作者利用这一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的机会,发展了新的农业高新技术应用研究领域;教育部门面对人才市场的需求,开设了新的有关“精细农业”课程和在大学开设了新的本科生专门化和硕士、博士研究生培养方向和职业培训课程;富有创新意识和良好教育的农户以很高的热忱开始了“精细农作”的实践,取得了可观的效益;每年在世界各地召开的精细农业国际会议吸引了数百名世界各地的科学家、企业家和销售商开展多学科研讨和新产品展示。“精细农业”技术思想已被广泛认同为是跨入新世纪极富应用发展前景的农业资源科学管理和利用技术的革命。
现代“精细农作”(Precision Farming ― PF)的实践,在一些主要发达国家也不过只有六、七年的历史。迄今其技术体系仍然不十分完善,尚处于其发展的幼年时期。根据1996年美国对玉米种植农场的调查分析,采用了不同程度现代精细农作实践的农场占9%。相当于玉米种植总面积的19%,比较普遍应用的相关技术包括进行农田土壤参数栅格型定位采样和绘制土壤参数空间分布图,应用联合收获机产量监视与产量分布图生成技术等。接受PF技术的多是比较年青的、受过较好教育、经营规模较大、利润较高的农场。在美国大多数接受PF技术的农场具有200 ha以上的土地经营规模。在欧洲,PF技术的应用已积累了许多在10 ha左右土地规模上的实践经验和试验研究数据。虽然作为一个新的技术体系在科技界、产业界都有了共同的认同,并开展了比较广泛的研究及产品产业化开发,但迄今还有许多技术装备手段尚待研究和完善,目前多数PF的实践,仍然是通过其部分技术环节的组装来实施,如:土壤信息定位采集、土壤肥力定位管理、定位使用农药、收获机械谷物流量监测与作物产量空间分布信息生成等。完整技术体系的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