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2
文档名称:

加油站试生产.doc

格式:doc   大小:56KB   页数:1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加油站试生产.doc

上传人:分享精品 2018/5/7 文件大小:56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加油站试生产.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永兴加油站加油站
试生产方案
单位名称:永兴加油站
日期:2012年4月3日
(企业盖章)
永兴加油站试生产方案
一、建设项目施工完成情况
本项目施工现场的主要建(构)筑物有站房(包括1号站房、2号站房、……)、加油罩棚、油罐区、围墙、地面等。
土建工程施工方严格按照设计图纸组织施工,严把质量关,保质保量地按时完成了土建施工任务,工艺设备安装过程中严格按照有关工艺、设备、管线等工程图纸的要求组织施工,施工质量达到设计要求。
二、生产、储存危险化学品品种和设计能力
序号
化学品名称
设备名称
规格型号
数量
年销售能力
储存位置
备注
汽油
埋地储罐
60m3
2
100T
罐区
柴油
埋地储罐
30m3
2
50T
罐区
三、试生产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安全问题及对策
1、火灾爆炸
油品具有易燃、易爆、易挥发、易积聚静电等特性,其中因汽油闪点较低(-43℃),自燃点也较低(280-450℃),属甲类火灾危险性物质,因而火灾爆炸危险性较大。
1)油罐车向油罐卸油是加油站经营中的必然过程,也是加油站火灾危险性最大的工作过程。在卸油过程中产生的油气可从油罐逸出。在通气管口、密闭卸油口等周边均属于爆炸危险区域。因卸油量大,油气扩散的面积也相对较大,容易引发火灾爆炸。
卸油时,如果流速过大,,极易产生静电,油罐车与卸油口处防静电接地不良或未连接
或油罐车静置时间不够,卸油时产生的静电可引发火灾爆炸事故;
若不采用密闭式卸油方式,而是直接用油管往油罐倾泻,(除极易产生静电以外)还易产生外溢、外泄及油气挥发;遇火源可引发火灾爆炸事故;
卸油时对液位监测不利,易造成油罐漫溢;卸油管、密封垫破损,快速接头紧固栓松动等也可能造成油品滴漏;由于汽油(柴油)的固有危险特性,极易引发火灾、爆炸事故发生。
2)在油品储存过程中,罐区是火灾爆炸事故的易发部位。
油罐操作井口、通气管口、密闭卸油口及周边均属于爆炸危险区域,易产生泄漏。油罐一旦泄漏,油气与空气混合,浓度达到爆炸极限,遇明火即可引起火灾爆炸;
油罐超限使用、腐蚀严重,易造成油罐泄漏,除污染土壤、造成跑油浪费外,油气长期积聚,也可引发火灾爆炸;
油罐、管道阀门、管道法兰等处防静电接地不良或失效,产生静电可引发火灾爆炸;
油罐通气管管口的阻火器损坏,起不到阻火作用,火源通过通气管将引发火灾爆炸。阻火器堵塞还将可能将油罐吸瘪或涨坏;
作业中如果使用铁制工具,因摩擦碰撞产生火花,可引起火灾、爆炸;
罐区周围的动火用火及其它明火源,可引起火灾、爆炸事故;
电器、线路、开关如果因不防爆,或因超负载发热、损坏,接线处接触不良等均可产生电气火花,同时,还应注意检修、抢修以及停电时使用的临时线路及手持电动工具的使用。避免由电火花引起的火灾、爆炸事故;
防雷设施失效、接地体接触不良或遭破坏,防雷设施覆盖不到罐区等,易遭受雷击而产生雷电火花,可引起火灾、爆炸事故;
操作人员及站外人员在罐区吸烟,易引起火灾、爆炸事故;
油罐清洗作业时,罐底的残余油气遇到静电、摩擦、电火花等都会导致火灾;
油罐也可能因温度过高而发生溢油事故;加油站低洼处排风不畅,可使油气长期累积。以上均可能使现场出现大量油气,与空气混合,浓度达到爆炸极限,遇点火源即可引起火灾爆炸。
3)在加油时,如果未采用密封技术,使大量油气外泄,或操作不当使油品外溢等原因,在加油口周围可形成爆炸危险区域,遇点火源即可引起火灾爆炸。加油机本身属于爆炸危险区域1区。加油机或加油过程中可能产生火灾爆炸原因有:①加油车辆不熄火;②加油过满外溢或加油车辆油箱漏油;③加油枪及管线防静电接地线不良;④加油机、加油枪以及管线存有泄漏现象;⑤加油机底部及周边油气在积聚。
4)可能的点火源有:油罐车排烟;流体静电、管道静电、工作人员人身静电;作业中使用工具产生火花;阻火器失效;雷击;罐区周围动火;电气线路不防爆,过载,接触不良;使用临时线路不防爆;外来人员吸烟、携带火种等等。
另外,在油品漫溢时,使用金属容器、塑料容器刮搯或开启电灯照明观察,或现场人员穿的化纤服装,均会无意中产生火花、静电引起火灾。
2、车辆伤害
加油站内停留车辆较多。油品罐车需进入加油站,到罐区接卸车;待加油车辆需进入加油站加油。站内车辆频繁进出,若行车不注意,或行车标志不明显,或超限运输,均有可能发生车辆伤害事故。可能的原因有:
1)行车路线错误,或缺少安全警示标志;
2)车辆超长、超宽、超载、超速行驶,刹车、灯光、喇叭、反射镜等装置缺陷;
3)司机疲劳驾驶、违章驾驶或误操作;无证上岗,心理不适等;
4)现场人员站位或行走路线不当,躲闪避让不及时;
5)作业环境照明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