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
文档名称:

由“蛀虫”和“大狗叫,小狗跳”引发的思考.doc

格式:doc   大小:55KB   页数: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由“蛀虫”和“大狗叫,小狗跳”引发的思考.doc

上传人:小博士 2018/5/7 文件大小:55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由“蛀虫”和“大狗叫,小狗跳”引发的思考.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由“蛀虫”和“大狗叫,小狗跳”引发的思考
黄玉峰
上世纪三十年代,为灌输党义,有人编了一些说教三民主义的通俗教科书,被陶行知先生嘲笑了一通。他说那些东西连“培养蛀虫的力量也没有。蛀虫为什么蛀书?因为里面有好吃的东西。使它吃了又想吃。吃教科书如同嚼蜡,吃了一回,再不想吃第二回。”
陶先生还举了例子。当时有一本教育部审定的教科书,其中有这么一课:“大狗叫,小狗跳。叫一叫,跳两跳。”陶先生又引了《红楼梦》里刘姥姥赴贾母宴时赢得哄堂大笑的话进行对比:“老刘老刘,食量大如牛,吃个老母猪,不抬头。”两相比较,优劣立显。同样是通俗,前者毫无意义,后者诙谐幽默,若联系刘姥姥处境以及老于世故的城府,其中奥妙真是几天都讲不完,讲不清。陶先生的话涉及编教科书的方方面面,引发了我深深的思考。
课本课本,一课之本。子日:“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课本”,就是给学生吃的精神食粮。人常言,吃什么比怎么吃重要。十二年基础教育,埋头读了那么多书,读的是什么,是否有兴趣有营养有价值,至关重要。学生的精神成长,灵魂高贵,多因书本哺育。尤其是少年所读之书,将影响一生。民国大学者刘文典,有句口头禅:“宁吃仙桃一口,不吃烂杏一筐。”如今信息时代,良莠杂陈,更应指导学生阅读人类文明积淀下来的精华。
可是长期以来,教材一茬一茬换,至今没有令人满意的语文课本。
语文课本究竟应该是什么样的?我们不妨回到原点。我手中有一本《澄衷蒙学堂字课图说》,此书出版于清光绪二十七年,距今114年,是中国第一部近现代意义上的语文课本。当年胡适、丰子恺、梁漱溟等,都曾以之作启蒙教材。捧在手上,沉甸甸的像一本字典。它是从一个个汉字切人,以中华文化为体,兼容世界文明的小型“百科全书”。一个“议”字,解释为“定事之宜也,欲事合于义,必群相论议也”。此言语精当典雅,在释义的同时还把“议”的字源为何是“言”“义”两部分结合,给点明了。释义之后还有一小段:“今中国有事上闻,辄归部议,泰西各国则归上下议院。”更是把“议政”的这层更深含又和最基本的东西方政体之要义都囊括了进去。
全书第一个字“天”的解释是:“至高无上日天。天积气也,气包乎地,近地者气浓,离地愈远則愈薄。……高至三百余里而气尽,气尽则空,故日天空。
”一个极平常的字,包含了那么大信息量。想象一下,如此三千多汉字一一读下来,孩子人文科学方面的基本素养已经养成,伦理文化乃至高雅情操的熏陶也随之浸润。
环顾我们今天走马灯一般目不暇接、五花八门的教材,有哪一个具备如此经典性。
近年来掀起一股重印民国老课本的风潮,流行的还有《开明国语读本》《共和国教科书》,笔者并非认为那些课本完美无缺,只是觉得在这风潮的背后,含有对我们现行教材的反思。
那么,现行的教材问题在哪里?我以为主要有三:一是量少而统,二是质次而伪,三是编随而乱。

“量少而统”。如今之课本薄薄一本,一周便可读完,且只有一种声音,很少不同观点的对垒。因为文章量少,于是上课时故弄玄虚,反复咀嚼,碎尸万段,味同嚼蜡。名为减轻负担,实质是违背语文学****必须大量积累的规律,而且因为无兴趣,无碰撞,无效操练,反而增加了负担。
随手翻开《共和国教科书》第五册春季第一课,是关于宗教内容的,题为“信教自由”,云:“宗教之力,感人最深,其有益于社会人类者甚大……对于非所信仰之宗教,亦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