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17
文档名称:

武汉大学 微观经济学.ppt

格式:ppt   大小:1,325KB   页数:21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武汉大学 微观经济学.ppt

上传人:文库旗舰店 2018/5/7 文件大小:1.29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武汉大学 微观经济学.ppt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参考书目
R. S. Pindyck & D. L. Rubinfeld:《微观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N. G. Mankiw:《经济学原理》(上册),三联书店与北京大学出版社
J. E. Stiglitz:《经济学》(上册),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Varian:《微观经济学:现代观点》,三联书店与上海人民出版社
周惠中:《微观经济学》,上海人民出版社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经济学”一词的演变
经济:古希腊学者色诺芬
政治经济:13世纪亚里斯多德
政治经济学:1615年法国学者孟克列钦
政治经济学批判:19世纪中叶。一是马、恩;另一观点主张以“经济学”定义研究经济活动内在规律的理论科学,而把“政治经济学”定义为研究经济政策的应用科学。但总体上,当时“经济学”与“政治经济学”近乎同义词。
经济学:到19世纪末,“政治经济学”渐为“经济学”所取代。20世纪60年代,“政治经济学”一词在激进经济学中时有出现;现代经济学家多用“经济学”一词,偶尔一些涉及方针政策、社会分配的课题会冠以“政治经济学”一词。本质上两者并无二致。
西方经济学的发展阶段
重商主义:经济学的萌芽(15世纪-17世纪中期);Thomas Mun
古典经济学:经济学的形成(17世纪中叶-19世纪70年代);Adam Smith
新古典经济学:微观经济学的形成(19世纪70年代-20世纪30年代);Alfred Marshall
现代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的建立和发展。包括凯恩斯革命时期(20世纪30年代-50年代初);后凯恩斯主义(20世纪50年代-70年代初);对凯恩斯体系的批判与创新(20世纪70年代-80年代中期);宏观经济学的新发展(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
看不见的手
“很多时候,一个人会需要兄弟朋友的帮助,但假如他真的要依靠他们的仁慈之心,他将会失望。倘若在需求中他能引起对方的利己之心,从而证明帮助他人是对自己有益的事,那么这个人的成功机会较大。任何人向他人提出任何形式的交易建议,都是这样想:给我所需要的,我就会给你所需要的——这是每一个交易建议的含义;而我们从这种互利的办法中,所获的会比我们所需的更多。我们的晚餐可不是得自屠夫、酿酒商人,或面包师傅的仁慈之心,而是因为他们对自己的利益特别关注。我们认为他们给我们供应,并非行善,而是为了他们的自利。…… “所以,每个人都会尽其所能,运用自己的资本来争取最大的利益。一般而言,他不会意图为公众服务,也不自知对社会有什么贡献。他关心的仅是自己的安全、自己的利益。但如此一来,他就好像被一只无形之手引领,在不自觉中对社会的改进尽力而为。在一般的情形下,一个人为求私利而无心对社会作出贡献,其对社会的贡献远比有意图作出的大。”
经济学的基本假定
基本假定之一:
在任何局限条件下,每个人都会一贯地追求最大的私利。或者说:
在约束条件下,最大化自己的利益。
基本假定之二:
每个人的任何行为,是个人的选择,而这选择是可以被推测的。
基本假定之三(隐含的):
资源是稀缺的。
理性行为
理性的含义:
个人的理性行为含义有二:一是人的理性表现在其所追求的目标的过程中;二是目标一旦选定,理性表现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
经济学所研究的理性行为:
主要是实现既定目标过程中的理性行为。经济理论是在给定“偏好”的前提下描述、预测个人的理性行为;现代经济学中解释为最优化行为;最优与否,完全是以经济成本或经济利益的尺度来衡量的。
资源的稀缺性
资源的稀缺性有两层含义,一是指任何资源的取得都是有成本的;二是指相对于人的需要和欲望而言, 任何资源都是有限的。
终日奔波只为饥方才一饱便思衣
衣食两般皆俱足又想娇容美貌妻
取得美妻生下子恨无天地少根基
买到田园多广阔出入无船少马骑
县丞主簿还嫌小又要朝中挂紫衣
作了皇帝求仙术更想登天跨鹤飞
若要世人心里足除是南柯一梦西
槽头扣了骡和马叹无官职被人欺
经济学的划分
微观经济学
研究对象:个人、家庭、企业的行为
消费者理论、厂商理论、一般均衡理论
宏观经济学
研究对象:国家的整体经济活动
就业、货币、经济增长
经济思维
“经济学理论并非是由一堆固定不变的结论组合起来的。这些结论对制定政策不能起到立竿见影的作用。经济学是方法,而不是教条;经济学是心灵的仪器,是思维的工具,能帮助人们推导出正确的结论。”
------J. M. 凯恩斯
经济学并不是要给出对经济问题的一套现成的答案,而只是分析和解决经济问题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的最显著特点就是成本和收益的比较,姑且称之为“经济思维”。
经济学的方法论
经济模型分析
“真科学的精髓在于将事物尽可能的简化但又不过分简化.”------爱因斯坦
实证与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