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
文档名称:

倒叙王澍.docx

格式:docx   大小:358KB   页数: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倒叙王澍.docx

上传人:lanyou1106 2018/5/8 文件大小:358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倒叙王澍.docx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倒叙王澍
王澍对象山校区的设计灵感来自灵隐寺飞来峰。高低错落的窗户是王澍设计的特色之一,却让身处其中的人心里“七上八下”。象山校区建筑群落刚刚建成时曾被人称为“最丑建筑”,现在却因成为普利兹克获奖作品受到好评。 (曾翰/图)
2012年2月28日,王澍获得普利兹克奖。作为中国第一位获得该奖的建筑师,王澍、象山校区……都成了人们并不太了解却津津乐道的关键词。风头直至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王澍获奖一年后,这个“建筑界的最高奖项”对建筑师和中国建筑来说,到底发生了什么样的改变?
“现在有很多地方在邀请我。”王宝根咧嘴笑着,露出两排久经香烟烤炙的牙齿。
南方周末记者在中国美院象山校区见到王宝根的时候,这位工程项目经理已经连续好几个月接到一些陌生来电——桂林的、福建的、安徽的,最多还是江浙的——都是想请他照猫画虎,去建几座“王澍那样的房子”。
王宝根没时间,他正忙着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的二期工程——也是王澍的设计。他造“王澍的房子”已将近十年,可直到现在,那些“民间很难接受”的新式做法还是让他在施工时屡屡卡壳。以前他可以随时把王澍拉来开会解决,如今不行了——因为一年前那个他从没听过的“普利兹克奖”。
南方周末记者在象山校区的户外咖啡厅专访王澍时,王宝根趁着间隙过来递烟,说起在建的校园接待处,如果卫生间通水,“就会往下掉泥巴”。王澍告诉他:“等你有了十几二十个问题,你把它全部列成单子,我下周过来一次解决。”
这场三小时的采访还被另外打断四次:从扬州大学来参观的七八位建筑系学生激动地认出王澍,要求合影;建筑学院开会,院长王澍匆匆从象山南赶到象山北,发言5分钟后又匆匆赶回;一位德国汉学家在校方人员陪同下来和王澍打招呼;王澍的妻子陆文宇一路小跑,催他赶赴下一场会面——牛津大学东方研究所博士徐小虎与他们约了午饭。
徐小虎八十多岁,研究中国绘画史,第一次看到象山校区时,她“感动得大哭”,陆文宇告诉南方周末记者:“她说她在这些建筑里看到了宋代的笔法。”
王澍把中国的奢华建筑称为“驴粪蛋表面光”工程。外部光鲜,内部省钱,十年后就不能看了。 (曾翰/图)
上一个月课,不如到工地待3天
王澍一切日程都由妻子陆文宇安排。
他们在杭州城北有套“自宅”。这套两室一厅是在1990年代分配,使用面积只有五十多平米。王澍在此营造了自己的第一个“园林”:八盏灯照射处,就是“八间不能住的房子”;阳台上的亭子独立起来,形成“园中之屋”;客厅中惟一一张大椅子,就是座“可以坐的建筑”;最大的那张工作台,毫不客气地拥有四个“斗拱”,像个真正的建筑那样。
“斗拱”是中国传统建筑元素,也是王澍儿子的小名。王斗拱11岁,对自己这个奇怪的名字“再知道不过”。王澍曾带着斗拱去乡下调研,那次斗拱见到了斗拱。
普利兹克奖颁给王澍,有人觉得是个错误:应该颁给夫妻俩才对。王澍把这理解为“普利兹克的传统”——1991年罗伯特·文丘里获奖,人们也曾议论纷纷:文丘里的建筑事务所是与妻子丹尼斯·布朗一起成立的,他的主要设计,没有妻子的帮助几乎不可能。
王澍的“业余建筑工作室”也是和妻子在1997年一起成立的。在一篇叫做《业余的建筑》的文章里,王澍阐释“业余”:“强调一种建筑观是业余的,实际上就是在强调自由比准则有更高的价值,并且乐于见到由于对信用扫地的权威的质疑所带来的一点小小的混乱。”
陆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