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8
文档名称:

论唐诗中的牡丹意象论文.doc

格式:doc   大小:809KB   页数:5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论唐诗中的牡丹意象论文.doc

上传人:liwenfei1314 2018/5/8 文件大小:809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论唐诗中的牡丹意象论文.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华侨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论唐诗中的牡丹意象
姓名:吴丹鹃
申请学位级别:硕士
专业:中国古代文学
指导教师:许总
20080501
原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兹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完成的研究成
果。论文写作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内容,如参考
他人或集体的科研成果,均在论文中以明确的方式说明。本人依法享
有和承担由此论文所产生的权利和责任。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日期: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声明
本人同意授权华侨大学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机关或机构送交学
位论文和磁盘,允许学位论文被查阅和借阅。
论文作者签名:
签名日期:

4

指导教师签名:
签名日期:







牡丹在唐代走进文人的创作视野,成为他们表达某种特定情感的
载体。无论是艺术表现的多样性,还是情感内涵的丰富性,牡丹意象
在唐诗中都是一道亮丽的风景。从唐代牡丹诗入手,由表及里,我们
可以看到牡丹意象在诗中的表现特点、形成原因,以及其中所蕴含的
文化心态。
牡丹诗创作在唐代渐盛,无论是诗作本身数量,还是创作群体的
范围,都可看出牡丹诗创作的繁荣景象。诗人通过各种手法,使牡丹
诗类型繁多、生动达意。唐代牡丹诗,既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时代特
色,又对后世产生深远的影响,具有相当的研究价值。
牡丹意象与唐代审美观念相契合,唐代社会经济的进步、咏物诗
的发展以及佛教兴盛,都给牡丹诗的创作提供了有利的条件。牡丹意
象成为唐诗中的典型意象,具有多方面的深层原因。
不同阶段的社会背景,不同文人的心态观念,都在牡丹意象中尽
诉风情:牡丹是雍容华贵之象征,国色天香的牡丹艳压群芳;牡丹抒
发年华易逝之感伤,花开花败引发诗人对岁月匆匆、时不我待的感慨;
牡丹怀揣心绪友情之寄托,以花酬赠友人,流露无限思念;牡丹表现
劳民伤财之憎恶,借诗揭露和批判“牡丹热”所带来的不良社会影响;
牡丹流露繁华不再之哀怨,牡丹一度是唐朝繁荣的象征,当王朝走向
没落,颓败的牡丹自然给人以无限悲凉沧桑之感;牡丹带来禅宗思想
之体悟,在禅宗思想兴盛的时代被赋予了禅意,诗中处处体现哲理与
6
感悟。
牡丹意象自唐代走进文学创作的审美视野便令人宠爱有加,摇曳
多姿的牡丹,带给人们喜怒哀乐,文人借此创作,展现出一幅独特生
动的时代画卷。
关键词: 唐诗; 牡丹意象; 表现特点; 形成原因; 文化心态
7
Abstract
Image is always an important area both on Chinese classical
aesthetics and the literary criticism. Peony came into the
literati’s creative vision in the Tang Dynasty, and be favored,
as some carrier they expressed certain feelings. Whether on the
diversity of artistic expressions, or on the richness of
emotional content, the peony image is a beautiful landscape in
Tang poetry. We can see the performance characteristics, the
causes and the cultural mentality in the poem by analyzing the
Tang poetry about peony.
The creation of peony poetry is gradually flourishing in the
Tang Dynasty, both on the number of poetry itself, and on the
scope of creative groups. Poets tried their best to use kinds
of writing techniques, so that there were various of peony
poetry, vividly conveying their ideas. Peony poetry are not
only to a certain extent reflect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imes, but also making a far-reaching imp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