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动与静》教学设计寺家庄学校吴再北一、设计分析本课是河北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位置与运动》单元中的第三课。在这一课中将向学生解释什么是运动怎样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虽然选择的学习内容都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但是对学生的思维逻辑性要求比较高引导难度把握不好就会影响学生的探究开展最终影响学生对运动的认识。因此我对教材进行了如下的安排先让学生明确如何判断运动与静止然后再通过具体的例子引导他们充分分析、讨论有关“相对运动”的问题从而对运动的认识进一步提升明白物体的运动状态是相对而言的。并能用这一知识解释生活中的运动或静止的现象。二、设计理念科学课主要是培养学生勤于钻研、持之以恒、合作学习的情感态度和树立科学的价值观。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探究、理解运用科学知识创造性地感受、鉴赏科学知识。三、教学目标⒈科学探究目标能够利用参照物判断某一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⑴愿意对物体“运动和静止”的问题进行探究。⑵能意识到对一些物体状态的描述是相对的。
⒊科学知识目标能举例说明物体的位置和运动需要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来确定。⒋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目标能利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判断实际生活、环境中物体的运动情况解决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四、教学重难点如何选择参照物判断物体的动与静。五、教学准备小车多媒体课件六、教学过程一、引入师今天我们学习新课《动与静》。在上新课以前首先要弄清楚我们习惯上是如何判断运动和静止的我会利用小车来模拟这两种状态请分析一下对你们来说哪一种算运动哪一种算静止教师演示第一次让小车行驶一段距离第二次让小车不动。问哪位同学愿意发表意见引导学生分析原因。如“为什么你会这样想你认为这两种状态最大的区别是什么是什么动了什么没动引导学生归纳出当物体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时是运动否则就是静止。设计意图通过直观的模拟帮助学生在以往经验的基础上理清思路明确一般我们是如何解释运动与静止的。二、新授⒈师关于运动与静止我曾经听到过一段有趣的对话。有一次我坐火车旁边有一对母子小男孩大约3~4岁可能第一次坐火车什么都感到新鲜火车开了以后他还在东瞧瞧西看看。突然他注意到窗外的景物然后就像发现什么新大陆似得叫了起来“妈妈房子和树都在往后跑。”他妈妈就笑了“傻孩子不是房子和树在跑而是火车在动。”师现在我要求四人小组的同学互相交流自己的看法你同意谁的话为什么归纳小组的意见等会派代表来汇报。各小组交流讨论教师巡视旁听。小组汇报与交流。在这一环节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对自己的发现和观点进行解释和交流。其中重点引导学生进一步分析小男孩的话如“你们坐火车或汽车时有没有这种感觉”“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假如小男孩站在路旁他还会认为房屋和树木在动吗”“为什么坐在车里会有这种感觉他有把自己看成是动的吗”“当他把自己看成是不动的然后比较房屋、树木与自己的位置他发现了什么”等等归纳科学上判断物体的动与静一般会先假设一个不动的物体我们称为参照物然后会拿要研究的物体与参照物进行比较看它们的位置有没有发生变化有则这个物体就是运动的否则就是静止的。设计意图通过叙述生活中的一个事例创设情境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