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1
文档名称:

地图听课总结.doc

格式:doc   大小:89KB   页数:51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地图听课总结.doc

上传人:raojun00001 2018/5/8 文件大小:89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地图听课总结.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地图听课总结
:听课地图微商听课后的感想美容师听课工作总结听课心得体会
篇一:外出听课总结
外出听课总结
2010年10月23日----24日两天,由张校长带队,我们学校的五名老师去省党校参加“全国教学名师巡讲团”赴兰州的“中小学课堂教学及观摩”培训活动,活动会场有语文和数学两个会场,语文会场23日早晨安排的是郑晓龙老师上的一节初中的的作文展示课和他的报告;下午安排的是王文丽老师的公开课《桂林山水》和她的报告;24日早晨安排的是郑翔老师的公开课《雷雨》和他的报告;下午安排的是蒋军晶老师的公开课《祖父的园子》和他的报告。在这里我主要汇报一下小学的两节公开课及报告。
1、王文丽老师的《桂林山水》的授课过程
王文丽老师是北京市东城区教育研修学院语文教研员,中学高级教师,北京市骨干教师。
《桂林山水》导入时,老师先在黑板上写“林”字,让学生看,问什么多,学生答树多,老师继续问什么树多?学生答桂树多,老师揭示课题,出师大屏幕上的地图,讲桂林的位置。接着复****字词,重点指导“真秀啊”、“真静啊”、“真绿啊”前一字与啊连读时的读法。讲授新课的过程中,老师复****总分总的结构,问学生总起句与总结句是否能颠倒位置,对学生加强记忆。逐段学****课文时,老师对学生进行了朗读指导后让学生当堂背诵,并让学生交流自己背诵的窍门,教给学生学****的方法:熟读成诵,抓住关键词,背时想象画面,借助老师的板书等。然后老师对学生进行了说和想象思维的训练,在听了老师讲的象鼻山的传说后,让学生创编骆驼山的故事,讲给大家听,一
下子打开了学生思维的大门,有的学生编的故事很生动,富有哲理性。最后师生一起欣赏大屏幕上桂林的风
光及赞美桂林的诗句,老师进行总结:桂林以青山做幕布,以水作舞台,人们在舞台上载歌载舞。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王老师要告诉同学们有机会要去桂林看看。听王老师的上课,总觉得她游刃有余,挥洒自如,正是不着痕迹无招胜有招的感觉。是啊,这正如张光樱老师所说:内功深厚,外功简洁。只有有了丰厚的文化底蕴,才能让人感到内心的灵秀,外功灵巧。报告:构建理想课堂,提高教学实效
王老师摘录了商有劲老师文章中的一段话:“我有一个梦想,所有的老师都爱他的学生,爱他的每一个学生;我梦想所有的学生都爱他的老师,不是害怕不是崇拜,不是感恩,不是迎合和奉承。”王老师认为“语文学****是一个长期的熏陶和积累”,我们教师在关注学生思维发展时也要关注孩子的朗读。一个人的阅读史是精神发展史。我们语文老师首先自己一定要爱看书,让孩子们爱语文,让语文在他的生命中留下美丽的风景。理想中的课堂应该是:有人、有本、有情、有智、有法、有效。“有人”指心中有人,要爱孩子,要尊重孩子。教师不仅眼中有学生,心中更有学生。孩子们缺的是精神上的鼓励,情感是从心中流淌出来的,课堂上要洞察孩子的心理,他们最需要什么?孩子们是很容易满足的,哪怕一句鼓励的话,一个肯定的点头,一个赞赏的微笑,都是对孩子的爱。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最大限度的给学生想象和创造的空间。语文课堂教学就是要将学生之间的差异作为一种教学的资源,创造条件展现学生丰富多彩的个人世界。
赞科夫说过:“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感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法就会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情感是教学艺术的核心,情感是教学艺术的生命。“感人心者,莫乎于情”,在课堂上打动学生的是情,感染学生的是情,震撼学生的仍然是情,教师走进课堂的首要任务就是调动学生的情绪。只有教师满怀深情,才能更好地演绎充满人文色彩的课文;只有教师满怀深情,才能用自己的情感引导学生深入文本中,去和作者一同喜怒哀乐,产生情感上的共鸣。“有智”是要用自身的智慧去对学生人性、理性实施有效的教育,去真正点燃并开启学生心中的智慧火焰,要有一个错误引发出新的知识。教学是需要智慧的,教师是智者,要高于学生并适时适度点拨引领学生。“有法”是说教师教给学生的是点金术,而不是给金子。古人云:授之以鱼,莫若授之以渔。老师在课堂上要处处体现对学生学法的指导。“有本”指对学生进行字、词、句、段、篇、听、说、读、写、思的训练。“有效”,外在的有教学目标简明、教学内容简约,教学环节简化,教学方法简便,教学媒介简单,教学用语简要。
2、蒋军晶老师的《祖父的园子》授课过程
蒋军晶是杭州市临平一小副校长,全国第六届阅读教学评比一等奖获得者,浙江省小语会青年教师研究中心副秘书长。
《祖父的园子》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的课文。导入时,老师先在黑板上写了“萧红”,让学生齐读,问:她是谁?学生答是《祖父的园子》的作者,老师接着说:一篇好的文章读后,读者都想知道这是谁写的?想记住作者。老师又在黑板上写了“回忆”二字,让学生说
与文章的关系。讲授新课时,老师让学生站起来大声课文并提问:萧红在这个片段里回忆起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