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
文档名称:

对李约瑟难题的理解.doc

格式:doc   大小:25KB   页数:1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对李约瑟难题的理解.doc

上传人:zbfc1172 2018/5/9 文件大小:25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对李约瑟难题的理解.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对李约瑟难题的理解
41116053 姚尔威
首先,西方有实证科学的先河——古希腊科学。虽然亚里士多德的理论基本是错误的,但他的思想方法是正确的。在亚里士多德之外,还有许多古希腊科学家提出了颇具现代意味的理论,古典原子学说,古典的运动理论,古典的进化论,还有古典的星系学说,你仔细看,16世纪欧洲的科学突破,不就是在这个基础上修正的吗?
中国的科学,一直以实用为目的。缺的不是技术,而是科学技术思想。科学的意义在于求真,而中国的科学是求实的,所以中国重水利、农业、药学、军工,这样就少了形而上的思想,叫中国人如何去关心天体是如何运动,物质是由什么构成的呢?
其次,西方在16世纪是属于封邦建国的封建主义,整个欧洲有许许多多个国王,无数个领主,自然而然也有许多种文化,好比中国春秋战国时期。碰撞产生火花,多元萌生创新,因而荷兰有斯蒂文,英国有牛顿,意大利有伽利略,波兰有哥白尼,法国有笛卡儿,这一切都是争鸣的结果。
而明清时期的中国,属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极度加强的时期。他实际上不符合封建主义的特点——封邦建国。举国一制,万民一体,易了统治,弱了创新。3个世纪前的宋朝,是世界上科技最发达的国家。何也?北有辽元,西有党项、吐蕃,南踞大理,马疲兵孚,不发展军工就难以抗衡列强,是故宋虽弱朝,残喘319年,大明大清何等气魄,276 、268年,是谓生于忧患之中,生于交流碰撞之中。
应当看到,科学思想在中国这块古老土地上扎根和探求不够,是一个非常要害的历史和社会根源。中国科学家与外国科学家从素质上比,差距并不明显。美国社会科学家朱克曼曾对313名诺贝尔奖获得者做过分析,发现跻身于一个优秀的科学家团体,得到过名师指教者颇多,仅英国卡文迪什实验室就诞生过17个诺贝尔奖获得者。有人在分析我国为何至今与诺贝尔科学奖无缘的原因时认为,西方科学有着良好的“求异”传统,所以他们总是刻意求新。而中国传统文化最重视思想“守一”和“齐一”的思想控制,严重地影响了科学的萌芽,抑制了人们的创造精神。如今世人都清楚,为21世纪定调的主旋律是科学技术,它能否成为一个民族的兴奋点乃至注意力,最该集中的所思所想和所尚所崇,这就同为“李约瑟难题”的难之处和解之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