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南昌空气质量监测方案
指导老师:***
小组成员:********
南昌空气质量监测方案
南昌空气环境质量监测方案
一、监测目的
二、调研及资料收集
1 污染源分布及排放情况
2 气象资料
3 地形
三、监测项目
四、采样点的布设
五、采样频率和采样时间
六、采样方法及监测方法
一、监测目的
(1)通过对环境空气中主要污染物进行定期或连续的监测,判断空气质量是否符合《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或环境规划目标的要求,为空气质量状况评价提供依据;
(2) 为研究空气质量的变化规律和发展趋势,开展空气污染的预测报告,以及研究污染物的迁移变化情况提供资料;
(3) 为政府环境保护部门执行环境保护法规、开展空气质量管理及修订空气质量标准提供依据和资料。
二、调研及资料收集
1、污染源分布及排放情况
南昌的主要污染源有:餐饮烹饪排放的油烟,住宿区的室内污染气体,被污染河流所挥发出的污染气体,工地施工飘散的粉尘,工业排放的气体以及周边交通产生的汽车尾气等。
南昌主要污染源及其排放污染物的种类
序号
污染源
主要污染物
排放方式
1
餐饮饭店
油烟、挥发性有机物、甲醛
抽油烟机
2
住宿区室内污染物
甲醛、苯系物、NH3
空调和自由扩散
3
河流污染
挥发性有机物、病菌
自由扩散
4
施工工地
粉尘
自由扩散
5
工业排放
SO2 、NOX 、臭氧
烟囱和自由扩散
6
打印室、印刷厂
臭氧、挥发性有机物
自由扩散、抽风机
7
汽车尾气
氮氧化物、碳氢化合物、一氧化碳
自由扩散
2 、气象资料
(1)南昌市地处北半球亚热带内,受东亚季风影响,形成了亚热带季风气候。市内热量丰富、雨水充沛,光照充足,且作物生长旺季雨热匹配较好,为农业生产提供了有利气象条件,素有鱼米之乡的美誉。但是,由于每年季风强弱和进退迟早不同,气温变化较大,降水分布不均,高温干旱,低温冷害和暴雨洪涝等气象灾害发生较频繁,给宜春人们生产、生活带来不利影响。
(2)南昌地区(下同)气候温和,~℃之间,≥0℃积温6256~6530℃。气温变幅大,盛夏极端最高气温达40℃以上,隆冬极端最低气温低于-10℃。
(3)南昌雨水充沛,~。降水分布不均匀,汛期4~6月雨量约占全年降水量的一半;年际间降水量差异较大,最大的可达1倍以上,雨量最多的是1954年达2356毫米,最少的1963年仅1046毫米。
(4)南昌光照充足,历年平均日照时数1772~1845小时,7、8月最多,2、3月最少。光照分布与农作物生长旺季基本同步,对农业生产有利。
(5)南昌市地处季风气候区,濒临鄱阳湖,风能资源较丰富。由于风力受地形和地理位置影响较大,南昌、新建、进贤均有部分地区临鄱阳湖,风力较大,属风能可利用区;安义不临鄱阳湖,除特殊地形外,风力较小,无利用价值。
(6)根据气候学划分季节标准和历史气候资料统计分析,南昌地区有春、秋季短,夏、冬季长的特点。虽然四季长短不同,但季节特征明显:春季温暖湿润,夏季炎热多雨,秋季凉爽干燥,冬季寒冷少雨。
3 、地形
南昌市地处江西中部偏北,赣江、抚河下游,鄱阳湖西南岸,位于东经115°27'至116°35'、北纬28°10'至 29°11'之间。东连余干、东乡、南接临川、丰城、西靠高安、奉新、靖安,北与永修、都昌、鄱阳三县共鄱阳湖,南北最大纵距约121公里,东西最大横距约108公里,全境最高点梅岭主峰洗药坞,。全境以平原为主,东南相对平坦,西北丘陵总面积约7402平方公里,%。
南昌市自古以来就被誉为“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之地,是中国唯一一个毗邻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闽南金三角的省会中心城市,是连接三大重要经济圈(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海峡西岸经济区)的省际交通廊道。
3监测项目
根据《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的相关规定,必需监测的项目有:可吸入颗粒物(PM10)、 、NO2 、 SO2、CO、O3 。
选测项目:总悬浮物颗粒(TSP) 、Pb 、 F 、苯并[a]芘(B[a]P) 、有毒有害有机物。
四、采样点的布设
根据规定的布设要求,结合南昌市周围的实际情况,布设采样点应从以下几点考虑:
⑴采样点周围50米范围内不应有污染源;
⑵有些地方树木茂密,建筑物密集,因此采样点应该避开一些树木丛生,建筑物集中的地方,选择开阔的地方进行布设;
⑶一些污染源的污染物排放有明显的高低峰期,如上下班时间,工地施工时间等。因此在采样时,应充分考虑这些污染源的高峰排污期;
⑷采样点周围应该有合适的车辆通过并且有可靠的电力供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