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在改革开放之后,越来越多的时尚文化通过流行的影视剧的方式进行传播,很多流行影视剧中的角色的穿扮成为了中国女性消费者效仿和追捧的对象,比如日本电视剧《排球女将》中“小鹿纯子”的背带裤和“纯子头”,《庐山恋》中的连衣裙、高跟凉鞋、小手包、20世纪80年代中期的电影《街上流行红裙子》中的红裙子等等都成为当时女性消费者向往的追求的时尚元素,而在20世纪80年代末期,港台剧在内地的流行,以及包括香港选美比赛的举办等等也开始推动女性时尚的发展,女性开始站在消费和时尚的舞台上,女性时尚消费涌现出与国际接轨和百花齐放的局面,这个阶段的时尚可以归纳为“我要与世界同穿戴”。
1980年代:女装进入时装时代
随外开放,时尚率先与国际接轨,人们早已厌倦了“灰,蓝,绿”的单一色调,自然而然地接受并追求新款服饰。一时间,蝙蝠衫,棒针衫,滑雪衫纷纷登场,成了服饰的亮点。
多样性,多元化是这一阶段女子服饰的特点。
80年代初期,服装流行与变化速度相对缓慢,到了80年代中后期,市场机制臻于成熟,服装流行加快,这时候女性服饰开始向时装化变化,在浪漫娇美的基础上,加上了成熟因素的设计风格,造型和装饰突出艺术性和时代风貌,强调合体廊形线和腰线,通常采用轻薄和半透明的丝绸等材料,使装式更接近着衣者的需要,一充分显示人们享受时装美的生活情趣。
1982年夏天,一种一开到底,钉上大扣子的布裙悄悄流行,随后,有出现了黑色紧身踩脚裤,以及露脐短衫。
运动休闲是上世纪80年代产生的概念,人们趋之若鹜,之一时期出现了外穿运动装的时尚。宽松,舒适,健康风尚使得运动装不再是竞技场上的专利,而成为健康养生,陶冶情操,调剂生活的一种服饰,进入了寻常百姓家。登山旅游,上学上班,走亲访友,都能见到蝙蝠衫的身影。
1986年至1987年随着服装消费日趋高档化,时髦群体成为个体户、时装模特、演员、有海外关系的上海女性等的集合体,她们的着装具有明显的超前性,尤其是一些有海外关系的上海女性在服饰流行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她们喜欢穿着海外、港澳流行款式;华亭路的个体户以此作为灵感进行服装设计。
1988—1989年上海妇女服饰流行时装化、个性化
1988年至1989年服饰整体风格简洁,注重整体性色彩搭配,女装男性化特征逐渐弱化,女性主义抬头,上海女性重新追求纤细的着装风格,服装由宽松逐渐趋向贴合身体,女装上衣的长度明显缩短,上下装的着装比例由上长下短逐渐呈上短下长的趋势。服饰流行廓形以“X”、“V”、“H”型为主,但同时出现“A”型的流行,如略带“A”型特色的衣裙和古典风味高腰裤颇受一些女性青睐,突出女装男性化的“H”型服装依然是职业女性的选择。款式细节上腰节线明显提高,裁剪合身、吸腰、圆肩垫、下摆夸张、外观呈“X”型的女性化服装重新吸引各阶层的时髦女性。上海女装设计多采用女性化装饰手法,如拷花、刺绣、折叠、褶裥、花样抽褶等装饰手法。
时装化、个性化已经成为各类服装的趋势,服装分类更加细化,按服装的功能进行分类:城市职业服、社交礼仪服、休闲旅游服。主要的流行品类,除基本的套装、夹克、大衣、风衣等品类之外,出现一些新款式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