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0
文档名称:

大学生职业选择模型 毕业论文郭 婵.doc

格式:doc   大小:667KB   页数:20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大学生职业选择模型 毕业论文郭 婵.doc

上传人:changjinlai 2018/5/9 文件大小:667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大学生职业选择模型 毕业论文郭 婵.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
系(院) 数信学院专业信息与计算科学
论文题目大学生职业选择模型
学生姓名郭婵
指导教师汪天飞副教授
(姓名及职称)
班级 09级信计班
学号 09290323
完成日期:二〇一二年十二月
大学生职业选择模型
郭婵
数信学院信息与计算科学 09290303
【摘要】本文分析了影响大学生面临职业选择时需要考虑的诸多因素中的主要因素。通过调查问卷分析影响职业选择的因素,运用层次分析法构建影响职业选择因素的层次模型,构建各个层次的判断矩阵,利用MATLAB软件计算各个相关权量,得出影响职业选择的主要因素,为大学生提供更好的职业决策。
【关键词】职业决策层次分析法模糊评价
1 问题的提出
随着社会的进步,科学的发展,我国高等教育的普及越来越宽,高校招生完全呈上升趋势,大学生数量的增加不仅现实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好,同时也发现了大学生就业的困难。原来高校的就业自主分配演变成现如今的自主择业,让大学生在面临择业的时候出现了迷茫和困惑。因此,选择职业难,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职业就更难了。面对这个压力如此大的社会,职业选择就必须要考虑到我们身边各种各样的如:专业是否对口、兴趣爱好、家庭地域等方面的问题,我们将归纳为以下四类:
个人因素:兴趣爱好、专业是否对口、性格能力、发展空间等。
环境因素:家庭影响、身边朋友影响、政策影响等。
经济因素:工资、福利待遇、奖金
单位因素: 单位性质、单位地域、工作环境、单位前景、单位声誉等。
2 问题的分析
当前大学生择业时缺乏科学性、主动性,没有明确的职业目标,面临职业选择时无所适从,既不清楚企业需要什么人才,也不了解自己要找何种工作,始终处于被动就业状态。在如今这个高速发展的社会,不仅仅给我们带来了更多的机遇,还给我们带来了无比巨大的压力。据统计2008年毕业人数559万,2009年毕业人数611万,2010年毕业人数631万,去年毕业人数671万,而今年的毕业人数将达到680万,看看这些可怕的数据,尽管国家实行了政策调控,可如今的高校招生依然在增加,相对的毕业人数也在增加,现在的大学生可谓是遍地都是,面对这样的情况我们的大学生还在职业选择的时候迷茫,有的甚至觉得自己是大学生没有高薪不就职。看看这些数据,这样严峻的就业形势,你还不赶快制定方案寻找属于自己的职业
选择吗?
针对如何进行职业选择的问题,本文运用层次分析法,建立了完整的层次结构模型。模型分为四个层次:首先:是目标层,即职业选择,其次是准则层,即个人因素、环境因素、经济因素、单位因素,然后是子准则层,即兴趣爱好、专业是否对口、性格能力、发展空间、家庭影响、身边人的影响、政策影响、单位性质、单位地点、工作环境、单位前景、单位声誉、工资、福利待遇、奖金,最后是方案层,即教师、金互通软件公司、自主创业、销售。通过两两比较构造成对比较矩阵,计算相应的权向量,并进行单层次排序、组合总排序及一致性检验,最终选出最佳方案。
3 问题假设
(1)每一层结点下的因素都是对目标选择相对重要的因素,实际中的其他因素对结果的影响忽略不计。
(2)调查问卷随机向各年级的人发放,不一定集中在一个班之类有类似想法的人。
(3)假设方案层是选择的职位具体一定的代表性。
4 符号说明
:方案层名称
:目标层名称及准则层A对目标层的成对比较矩阵
:准则层名称及子准则层B对准则层的成对比较矩阵
:子准则层名称
:准则层各因素名称
:子准则层各因素名称
:方案层各方案名称
:准则层A之间两两因素之比
:子准则层B之间两两因素之比
:矩阵最大特征根
:矩阵一致性指标
:随机性一致性指标
:随机性一致性比率
:N阶矩阵
:准则层对目标层的权向量
:矩阵列向归一化后的权向量
:矩阵对应的特征向量
:子准则层对准则层的权向量
:以为列向量构成的矩阵
:第三层对目标层的组合权向量
:对的权向量
5 模型建立与分析

层次分析法是一种定性和定量相结合分析的决策方法[5]。它是将决策问题按总目标、各层子目标、评价准则直至具体的备投方案的顺序分解为不同的层次结构,然后用求解判断矩阵特征向量的办法,求得每一层次的各元素对上一层次某元素的优先权重,最后再加权和的方法递阶归并各备择方案对总目标的最终权重,最终权重最大者即为最优方案。
职业选择的决策就是根据这样一个定性和定量的系统分析方法,在建立的层次结构模型上构造成对比较矩阵,通过计算获得各综合权重排序,从而选出最佳方案,即权重最大者。
构造层次结构模型
为了得到各准则间的权重比例,我们通过毕业调查问卷的形式进行概率统计,向本校各专业分别分发
100份问卷,总共1300份,实际有效问卷900份,根据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