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第三章 民用建筑构造 
第一节 概述 
建筑一般是由基础、墙或柱、楼地层、楼梯、屋顶和门窗等六大部分组成
 一、 影响建筑构造的的因素 
(一) 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 
1. 外力作用的影响 
作用在建筑物上的各种外力统称为荷载,分恒载和活荷载。
 2. 自然气候的影响 
太阳的热辐射,自然界的风、霜、雨雪等,构成了影响建筑物和建筑构件使用质量的多种因素。 
 
人们所从事的生产和生活活动,也往往会造成对建筑物的影响,如机械振动、化学腐蚀等。 
(二) 物质技术条件的影响 
建筑材料和结构等物质技术条件是构成建筑的基本要素。材料是建筑物的物质基础;结构则是构成建筑物的骨架。 
(三) 经济条件的影响 
二、 建筑构造设计的原则 
(1) 坚固实用:要做到这一点,首先在满足功能要求的情况下,合理构造方案。具体构造上要保证房屋整体刚度和构件之间的连接,做到结构安全而又稳定。 
(2) 技术先进:在构造设计时,要结合当时当地条件,积极推广先进技术,选择各种高效能材料,应有利于建筑工业化。 (3) 
经济合理:要结合我国国情和当地情况,做到因地制宜,就地取材,采用地方材料。并尽量利用工业废料,特别是注意节约木材、水泥和钢材三大材料。 
(4) 美观大方:构造设计应尽量做到美观大方,避免虚假装饰。
 第二节 墙体和基础 
一、 墙体的类型及设计要求 
(一) 墙体的类型 
按墙在平面中所处的位置分:内墙和外墙 按结构受力情况分:承重墙和非承重墙 
按墙体所用材料和构造方式分:实体墙、空体墙和组合墙 
(二) 墙体的结构布置方案 
墙体在结构布置上有横墙承重、纵墙承重、纵横墙混合承重和部分框架承重等几种结构方案。 
(三) 墙体的设计要求 
1. 具有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以保证安全。 
2. 具有必要的保温、隔热、隔声、和防火等性能,以满足建筑物的正常使用,提高使用质量和耐久年限。
 3. 合理选择墙体材料和构造方式,以减轻自重、提高功能、降低造价、降低能源消耗和减少环境污染。
 4. 适应工业化生产的要求,为生产工业化、施工机械化创造条件以降低劳动强度,提高施工工效。 
二、 砖墙构造 
(一) 材料 
1. 砖       
(二) 砖墙的细部构造 
砖墙的细部构造包括墙脚、窗台、,门窗过梁、圈梁等。
 1. 墙脚构造 
墙脚通常是指基础以上,室内地面以下的那部分墙身 
(1) 墙身防潮 
墙身防潮的目的是阻止土壤水分渗入墙体内部。防潮的方法是在墙脚适当部位铺设水平防潮层。 
( 2 ) 勒脚 
建筑物四周与室外地面接近的那部分墙体称为勒脚。它不但受到地基土壤水气的侵袭,而且飞溅的雨水、地面积雪和外界机械作用力也对它产生危害作用,所以要除要求设置墙身防潮层外,还应特别加强勒脚的坚固耐久性。 
(3) 散水和明沟 
为了防止雨水对墙基的侵蚀,常在外墙四周将地面做成向外倾斜的坡面,以便将雨水排至远处,这一坡面称散水或护坡。
 2. 窗台(概念、作用) 
窗台的作用是将窗面上流下的雨水排除,防止污染墙面。做法有两种:砌砖窗台和预制混凝土窗台。
3. 门窗过梁(概念、作用) 
过梁是用来支撑门窗洞口上部砖砌体和楼板层荷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