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7
文档名称:

丁汝昌评价简要研究述评.pptx

格式:pptx   大小:71KB   页数:1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丁汝昌评价简要研究述评.pptx

上传人:分享精品 2018/5/9 文件大小:71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丁汝昌评价简要研究述评.pptx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丁汝昌评价简要研究评述
论文简要介绍
一、字数统计:7173
二、参考文献
三、主要内容
参考文献
[1]张壮强,[J]. 玉林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4).
[2][J].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4).
[3][J].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8(3).
[4][J].历史教学,1991(2).
[5][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5(4).
[6]羊非,李富轩. 甲午海战中水师提督丁汝昌功过的再考析[J].华中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1).
[7][J]. 湘潭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83(1).
[8][J].史学月刊,1980(3).
[9][J]. 宜宾学院学报,2008(9).
[10][OL].
http://news./world/2014-03/17/
[11][J].社会科学研究,1991(3).
[12][J].近代史研究,1984(4).
论文主要内容
一、丁汝昌简介及主要评价
二、对丁汝昌持否定评价的主要研究者及其观点
三、对丁汝昌持肯定评价的主要研究者及其观点
四、总结
一、丁汝昌简介及主要评价
1、丁汝昌简介
丁汝昌(1836—1895),原名先达,字禹廷、雨亭,号次章,安徽省庐江县石头镇丁家坎人。少时家境贫寒,为了谋生,给人家帮工挣钱糊口。咸丰元年(1851年),庐江发生严重早灾,丁汝昌的父母在这次灾荒中双双饿病而死。咸丰三年(1853年),太平军进军巢湖,攻克了庐江城。当时走投无路的丁汝昌参加了太平军,后因部将叛变,他被收编为清军,不久又被编入李鸿章的淮军。他身材魁梧,勤学好问且喜爱武艺,因此很受士兵的喜爱和上司的重视。同治三年(1864年),28岁的丁汝昌被提升为副将,统领先锋马队三营,随刘铭传参加了***太平军和捻军的活动。后被授予总兵、提督衔,赐“协勇巴图鲁”勇号。同治十三年(1874年)李鸿章筹建海军,第二年派丁汝昌赴英国购置军舰。1879年,清政府为了加强海防,决定“先于北洋设水师一军,侯力渐充,由一化兰”,并委派李鸿章督办北洋海防事宜。李鸿章奏请将记名提督丁汝昌留北洋海防差遣。从此,丁汝昌正式开始了他的海军生涯。1888年12月,北洋舰队成军,清政府任丁汝昌为提督。1895年海战失败,绝望畏罪***,时年六十岁。
一、丁汝昌简介及主要评价
2、主要评价
一种看法是对丁汝昌持肯定态度,认为丁汝昌是一个有民族气节的爱国将领。他自北洋舰队筹建至北洋舰队全军覆没,先后十余年与北洋舰队相始终,在各次战役中的表现是很英勇的。他在丰岛海战前主张在朝鲜海面建立海军的临时锚地;在黄海海战前要求出击日军,在旅顺之役时主动请求率领舰队全力援救旅顺,在威海之役时要求出击在荣成登陆的日军。因此在抗击日军侵略的问题上,他是坚决主张抵抗的,“丁汝昌不愧是一位有民族气节,值得人们尊敬的爱国将领。”
一、丁汝昌简介及主要评价
2、主要评价
另一种看法则是对丁汝昌持否定态度,认为丁汝昌不是爱国将领。他们认为前者所引用的史料是虚假的,不符合历史事实,丁汝昌的所作所为恰恰与此相反,抗击日本侵略的时候,他的态度非常消极,从旅顺战役来看,当日本军队进攻大连湾的关键时候,丁汝昌发生动摇,率领北洋舰队擅自撤离旅顺,这属于临阵脱逃,没有尽到一个军人保卫国家的责任,不能作为后世的楷模来颂扬。
二、对丁汝昌持否定评价的主要研究者及其观点
主要研究者有:
梁世灿、张壮强、钟林、杨志本、许华、羊非、李富轩、张凤翔、夏中南等。
二、对丁汝昌持否定评价的主要研究者及其观点
主要观点:
(一)丁汝冒反对派出舰队到朝鲜海面建立海军临时锚地,力主撤舰回国,要对丰岛海战的失败负主要责任
(二)丁汝昌在旅顺危急时“擅自撤离”
(三)丁汝昌在黄海海战中的布阵中犯了“致命的错误”
(四)威海之役中丁汝昌率舰株守威海,成为“海战史上典型的蠢举”
(五)不能凭借丁汝昌***一事就断定其为“爱国将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