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如何治疗婴儿二期梅毒
患者女,42天,于2009年12月3日因手,足,会阴部逐渐出现皮疹一周,家长怀疑其为手足口病,来我院门诊就诊。体检:各系统检查未见异常。皮肤科检查:手,足,会阴部见红色椭圆形斑疹,斑丘疹,界限清楚,边缘不齐,部分皮疹有白色鳞屑,未及硬下疳及双侧腹股沟淋巴结肿大,疑似梅毒,查rpr滴度(1:32),tppa(+)后确诊。后查陪同家长,未发现明显异常皮疹,查rpr(+),tppa(+)。后家长及婴儿在门诊抗梅毒治疗,现治疗中。
1讨论
梅毒是由梅毒螺旋体感染引起的侵犯多系统多脏器的性传播疾病。二期梅毒为一期梅毒未经治疗或治疗不彻底,梅毒螺旋体经淋巴系统进入血液循环,引起皮肤黏膜及系统性损害。一般发生在感染后7~10周或硬下疳出现后6~8周,但临床也有患者病情较快发展至二期,可能与病史提供不准确,感染过程异常或特异性体质有关。婴儿先天梅毒早期常常缺乏典型的临床表现,有2/3新生儿先天梅毒出生时没有明显的症状和体征,临床医生如对病史询问不详细,对该病的临床表现缺乏认识,容易造成误诊和漏诊。二期梅毒皮疹80%~95%病人可有之,临床表现可有斑疹(玫瑰疹),斑丘疹,丘疹,毛囊疹,脓疱疮等。如皮疹不典型,容易与其他皮肤病误诊,如皮炎,玫瑰糠疹,脓疱疮,手足口病,多形红斑,银屑病,体癣等。本例患儿应注意和手足癣,银屑病,皮炎等鉴别,如果诊断思路狭窄就想不到梅毒,应提高警惕。
由于梅毒晚期可侵犯心血管和中枢神经系统,为使下一代免遭梅毒危害,父母均应洁身自好,婚前、产前门诊应对孕妇开展梅毒血清筛查工作,临床医师也应对梅毒的各种不典型表现系统学习和鉴别,才能防止误诊和漏诊(图1,图2)。
图1图2
参考文献
[1] 张鹏,李存涛,,2010,36(4):188.
[2] 施建林,,1997,8(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