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1
文档名称:

瑞典学派(The.doc

格式:doc   大小:60KB   页数:11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瑞典学派(The.doc

上传人:drp539603 2018/5/10 文件大小:6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瑞典学派(The.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瑞典学派(The Swedish School)
瑞典学派概述
瑞典学派(The Swedish School)当代西方经济学的一个流派。又称北欧学派、斯德哥尔摩学派。它以斯德哥尔摩大学为主要阵地,故又称为斯德哥尔摩学派。起源于19~20世纪之交,形成于20世纪20~30年代,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形成了一整套带有社会民主主义色彩的小国开放型混合经济理论。它不仅有独特的理论体系和分析方法,而且对当代世界有重要影响。当然,它的主要影响是在北欧,对其他西方国家的影响则基本上是学术性的,而不是政策性的。
瑞典学派代表人物和理论渊源
(1851~1926)、(1866~1945)、(1854~1942),(1898~1987)、(1891~1960)、(1907~)、(1905~1961)、(1899~1979)、(1930~ )等。
瑞典学派的理论渊源是维克塞尔的累积过程理论。这一理论将资本边际利润率和利息率的差异及其相对变动视为宏观经济变动的基本决定因素。根据这一理论,维克塞尔提出控制利息率以维持经济稳定的经济政策主张。维克塞尔的累积过程理论和宏观货币政策主张,不仅是瑞典学派的理论渊源,而且开了现代西方国家干预主义经济学的先河,成为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理论渊源之一。
瑞典学派的形成和发展
瑞典是北欧一个只有850多万人口,45万平方公里土地的小国,同时又是资本主义经济发达的对外高度开放型的国家。瑞典学派就是植根于这样的国度和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环境之中的一个经济学流派。它萌芽于20世纪初。当时正值资本主义已逐渐由自由阶段过渡到垄断统治阶段,资本主义内在矛盾已日趋尖锐,以致爆发世界大战和严重经济危机。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不久的1920年,便在一些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爆发了周期性经济危机,随即又进入长期的慢性萧条。到1927年左右,经过短暂复苏后,1929年更爆发了在资本主义世界史上空前严重的世界经济危机,失业总数超过3,000万人,至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之前,即使在所谓经济高涨时期,失业人数也大量存在。与此同时,随着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一小撮金融寡头利用其所控制的国家机器,日益加强了对国家经济生活的干预,借以攫取最大限度的利润。在此情况下,传统的新古典经济学所宣扬的自动充分就业均衡论和自由放任经济政策在现实面前已渐趋破产,资产阶级经济学家便不得不在理论上另辟蹊径,以维持资本主义制度的统治。瑞典学派就是为适应这种新的形势需要而逐渐形成发展起来的。
瑞典学派的先驱者维克塞尔在他1898年出版的《利息与价格》(后修订为《国民经济学讲义》第二卷出版)一书中提出的所谓积累过程原理,乃为瑞典学派的经济理论奠定了重要基础。维克塞尔在该书中首先批评了旧的货币数量论,认为它是一些同实践很少有关系,有些方面简直是完全没有关系的理论,因而是错误的。在他看来,在一个银行信用已充分发展的社会经济中,一般价格水平取决于银行提供的贷款条件或贷款利率。但这还不是决定价格水平的充分条件,因为价格上涨既可以与低利率或高利率并存,价格下跌也可以与低利率或高利率并存。他认为,确定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货币利息率,即市场利息率同自然利息率(Natural Rate In Interest)之间的差异。维克塞尔就企图从区分这两种利息率的差异出发来说明经济周期波动的原因。这就是所谓积累过程原理,即宏观动态的均衡分析。
维克塞尔的积累过程原理在资产阶级经济学说史上是具有承前启后意义的。在此以前的传统庸俗经济学是进行静态的均衡分析,而且把货币理论与经济理论截然分开。维克塞尔的积累过程原理则把经济的均衡分析开始动态化,并以利息率为纽带,将货币理论与经济理论联系起来,建立起统一的货币经济理论,用以说明经济周期的波动。他的这种宏观动态均衡分析方法,便成为后来瑞典学派普遍沿用的最基本的分析方法。同时由于他的积累过程理论是通过货币利息率对经济周期产生影响,而不是通过货币数量的变动对经济周期产生影响,因此,他在政策建议方面,也是企图借助于调整利息率,而不是借助于控制货币数量来克服经济周期的波动。这点显然对凯恩斯的货币政策产生了重要影响。可见,维克塞尔的经济理论,不仅为瑞典学派奠定了重要基础,而且在某种意义上也是凯恩斯主义的先驱。
瑞典学派的理论渊源除维克塞尔的理论外,还有卡塞尔、达维逊的理论。后二人从不同方面对维克塞尔的理论进行批评和补充而形成了瑞典学派的又一重要思想来源。当然,这两人的影响同维克塞尔比起来还是属于次要的。
如果说维克塞尔、卡塞尔、达维逊等是瑞典学派的奠基者,那么,瑞典学派的形成则应归功于30年代的谬尔达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