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1
文档名称:

说明文知识点整理.doc

格式:doc   大小:104KB   页数:21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说明文知识点整理.doc

上传人:s0012230 2018/5/10 文件大小:104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说明文知识点整理.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说明文知识点整理(教案)
说明文的阅读考查要点通常有:把握说明对象及特征、概括说明的内容、分析说明的顺序、辨析说明的方法并理解其作用、品味说明的语言。
一、把握说明对象及特征。
1、对象:
①事物说明文:看标题。如:《中国石拱桥》《苏州园林》等。
②事理说明文:不能仅看标题。如《死海不死》的说明对象是“死海不死”的原因。
注意:①一定要通读全文、整体感知后在确定,不能只看标题。
②不要把说明文中的局部的说明对象误认为是全文的说明对象。
2、特征:这是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标志。
方法:
(1)直接筛选法:抓住文中的关键词、句。如文章的标题(《雄伟的人民大会堂》)、全文的中心句(如《苏州园林》:“务必使游客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都构成一幅完美的图画”)、段落的中心句、段尾的总结句或承上启下的过渡句(如《中国石拱桥》第二段指出:“石拱桥在世界桥梁史上出现的比较早。这种桥不仅形式优美,而且结构坚固。)
(2)综合概括法:有的文段没有直接表明中心的句子,需要综合全文的内容,小结段意,最后将它们归纳提炼。
二、概括说明的内容
1 事物说明文:说明对象+对象的特征。
2 事理说明文:关于××的(原因、方法、原理等)。
三、分析说明顺序:
1、时间顺序(时间的先后。如:介绍事物的发展历程、介绍人物生平、讲解制作过程等)2、2、空间顺序(常用方位词如介绍建筑物或实体)。
3、逻辑顺序:按照事物内部联系或人们认识事物的过程来安排说明内容。
(先结果后原因,现象到本质,因到果,果到因,主到次,浅入深,个别到一般等,常用表因果、表事理顺序的词,如“因为、所以”“首先、其次”)。
四、说明的方法及作用
1 列数字:准确说明了什么事物什么特点。
2 举例子:具体说明了什么事物什么特点。
3 作比较:通过比较,更突出了说明了什么事物什么特点。
4、列图表:直观清晰地说明了什么事物什么特点。
五、品味说明语言。
特点一:准确性。
类型1、加点字词有何作用?
对策:答:准确/生动形象/ 地说明了某事物的某特征/事理。
类型2、能否替换为另一个词语?并说明理由。
对策:答:(1)不可以。(2)原词的意思或内容。(3)所换词语的意思或内容。(4)换了后意思有何改变,与不符合实际。
类型3、限制性词语能否删去?
对策:答:(1)表态(删还是不删)。
(2)定性。如:“比较”“几乎”“相当”等词表程度修辞;“大约”“可能”“左右”等表估计,“多”“有余”等表数量。
(3)体会词语在句中的作用。
(4)若删去,原句变成了什么样的意思了,不符合实际,太绝对了。
(5)xx词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科学性。
特点二:生动性。
主要体现在形容词、动词和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的运用。
作用:形象生动地说明特点,是说明内容浅显易懂,增强文章趣味性、可读性。
初三总复****说明文阅读指导
【考试目标】
阅读一般说明文,能捕捉重要信息,指出说明对象的特征,概括说明的中心, 理解说明的顺序;理解常见的说明方法(如下定义、打比方、分类别、举例子、作比较、列数字、用图表等)及其表达作用,理解说明性语言平实、简明、准确的特点;阅读科技作品,能领会作品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
【重点突破】
目标点击一信息的获取与加工
考点***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新课标”)“评价建议”中说:“评价浏览能力,重在考查能否从阅读材料中捕捉重要信息”。并将文意把握、要点概括列入“精读的评价”要求中。从全国各地的中考试题看,信息的处理是说明文阅读的常见考点之一。而且对文章说明对象及特征的把握,对说明中心的概括,以及对说明顺序的梳理都是对文本中言语信息的获取、筛选、概括、加工的过程。因此,在解答这些问题时,要做到:、筛选、提取出所需要的言语信息;、组合信息,概括其要点;。
实例精析
[例一]
细菌和病毒都是可以致病的微生物,但它们的特征区别很大。细菌虽然小,要在光学显微镜下才能看得见,但它除了拥有生命的基本单位核酸之外,还有一大套赖以生存的配套设施。包括作为居住“公馆”的细胞壁,储存营养物质的“仓库”,以及进行新陈代谢的“化工车间”。依靠这些,细菌能够摄取外界的物质并加工成需要的能量。
而病毒就更小了,也可怜得多,且不奢谈“库房”和“车间”,就连作为保护外壳的“茅草房”也没有。实际上它只有一个分子大小,用电子显微镜才能看得见。整个家当也只是一条表示生命的核酸而已。如果拿人来做比喻,细菌最起码也有条裤子,有只讨饭碗,有根打狗棒。所以细茵虽然必须在人体内部的良好环境中才能繁殖,但处在恶劣环境中仍能生存较长的一段时间。而病毒则像个刚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