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第七章关税与非关税壁垒
本章结构
关税
关税的种类
关税的效应:局部均衡分析
关税的效应:一般均衡分析
有效保护率与关税结构
配额
配额及其实施的原因
配额的效应
出口补贴
出口补贴的含义
出口补贴的效应
倾销与反倾销
倾销的类型
反倾销与反倾销税
其他非关税壁垒
自愿出口限制
歧视性公共采购
对外贸易的国家垄断
技术标准和卫生检疫标准
第一节关税
一、关税的种类
依据关税的课征种类,关税可分为:
进口税、进口附加税、出口税和过境税等。
依据关税的征收方法,关税可分为:
从量税、从价税、选择税和混合税。
二、关税的效应:局部均衡分析
征收关税将产生一系列的经济效应。它将导致资源配置效率的降低,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在各国间和各国内的不同成员之间进行收入的再分配。
这些效应包括:价格效应、生产效应、消费效应、税收效应、贸易条件效应(大国条件下) 、净福利效应等。
关税效应(局部均衡分析)图示(小国情形)(图7-1)
生产效应:生产者剩余增加 a;
消费效应:消费者剩余减少 a + b +c +d;
贸易效应:进口减少Q1Q3 + Q4Q2;
税收效应:关税收入为面积 c;
净福利效应:
a - (a + b + c + d) + c= - (b + d) <0,福利下降。其中b为生产扭曲,d为消费扭曲。
关税效应(局部均衡分析)图示(大国情形)(图7-2)
贸易条件效应:征税国贸易条件改善,收益为面积e;
净福利效应:
a - (a + b + c + d) +(c + e)=e - (b + d) 。净效应不确定。
三、关税的效应:一般均衡分析
X为出口部门,Y为进口替代部门。自由贸易时国内相对价格为Pw,征税后为Pt,而世界相对价格仍为Pw。
结果是,生产点由Q移至Qt,如图7-3。
X产出减少,Y产出增加;消费点由C移至Ct,征税下降。
四、有效保护率与关税结构
有效保护是指某一行业生产或加工中增加的那部分价值(即附加值)受保护的情况。
有效保护率的计算公式:
如果一国的政策目标是保护最终产品部门,则在关税结构安排上,应当对中间产品部门和原材料少征或免征进口关税。
第二节配额
一、配额及其实施的原因
配额(即进口配额)是指,一国政府为保护本国工业,规定在一定时期内对某种商品的进口数量,或对进口金额加以限制。
与征收关税相比,进口配额更有助于限制一国进口商品的数量。
进口配额可分为:绝对配额与关税配额。
配额的分配方法主要有两种:
(一)全球配额;
(二)国别配额。
小国情形下的配额效应图示(图7-4)
其中自由贸易时国内(外)价格为Pw,加入进口限额Q3Q4后价格上涨为Pq 。生产者剩余增加了a,消费者剩余减少(a + b + c + d),净福利效应= a - (a + b + c + d)= - (b + c + d) 。
现实中,分配进口配额常常要与进口许可证相结合。
分配许可证的方法主要有三种:
。
。
。
公开拍卖可能是分配进口配额的最好方法。
第三节出口补贴
出口补贴:指一国政府为鼓励某种商品的出口,对该商品的出口所给予的直接补助或间接补助。
消费者剩余= a + b
生产者剩余= a + b + c
政府补贴= b + c + d + e
出口补贴的净福利效果= 生产者剩余增加-消费者剩余减少-政府补贴支出=(a + b + c)-(a + b)-(b +c +d + e)=-(b + d + e)< 0
从出口国的角度看,出口补贴可能会获得规模经济,或促进本国经济的成长。
从进口国的角度看,出口补贴可能会挤垮本竞争”,因此将实施反补贴措施。
第四节倾销与反倾销
倾销(dumping)是在不同国家市场间进行的一种价格歧视行为。它是指出口商以低于本国国内价格或成本向国外销售商品的行为。
确定出口商是否倾销的标准:该产品是否以低于本国国内市场价格或成本在国外市场上倾销商品。
判断的依据:
进口国生产同类产品的企业是因受到低价进口品的冲击而造成其市场份额明显减少;
进口是否明显降低;
在低价进口品的冲击下,进口国的同类工业是否难以建立起来。
一、倾销的类型
(一)持续性倾销(persistent dumping)
所谓持续性倾销是指这种倾销的存在是无限期的,厂商的目的在于追求利润的最大化。
形成持续性倾销的三个条件:
(1)市场是不完全竞争的;
(2)企业在国内外市场所面临的需求弹性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