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夜书所见
萧萧梧叶送寒声,
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
夜深篱落一灯明。
(1)诗的前两句中“送”“动”字用得很巧妙,说说它们有什么表达效果。(2分)
(2)写儿童挑灯夜捉促织,与诗人所要抒发的情感有什么联系。(3分)
(1)一“送”一“动”,寓情于物,赋予梧叶、秋风以人的情态意绪。把读者带进了一种风送寒凉、情动秋江的意境之中,痴迷难返,惆怅满怀。“萧萧梧叶送寒声”妙用通感,以萧萧之声催发寒秋之感,用听觉形象沟通触觉感受,意味深长。
(2)儿童深夜挑促织,明灯照篱落,是乐景,传欢情,“秋风动客情”写出了诗人久居在外的思家之情,以欢衬悲(以乐景衬哀情),更显诗人的孤寂无奈、惆怅无眠。
古诗词鉴赏之表达技巧
学习目标
(1)了解表达技巧包含的内容。
(2)掌握诗歌赏析中表达技巧型的答题技巧。
表达技巧
表现手法:
对比、衬托、烘托、反衬、铺垫、伏笔、照应、夸张象征、比兴、用典、欲扬先抑、以小见大等
表达方式:
(1)抒情方式:包括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间接抒情又包括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情景交融、怀古伤今、借古讽今。
(2)描写:包括动静结合、以静衬动、虚实结合、点面结合、白描工笔、美景衬哀情、色彩渲染等
修辞手法:
对偶、拟人、夸张、比喻、引用、对比互文等。
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提问变体:
(1)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表现手法)。
(2)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表达方式型的试题的答题思路:
(1)什么手法。
(2)结合诗句解释怎么样用。
(3)怎样的感情(或刻画了什么形象,或表现了什么主旨或达到什么效果)。
总结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的题目
定林①
[宋]王安石
漱甘凉病齿,坐旷息烦襟。
因脱水边屦(jÙ),就敷岩上衾。
但留云对宿,仍②值月相寻。
真乐非无寄,悲虫亦好音。
【注】①定林:寺院名,位于金陵(今南京)。作者罢官后常到此游憩。②仍:又。
。(3分)
(1)运用拟人手法(2)诗人把“云”和“月”人格化。诗人欲和白云对宿,又逢明月追寻。(3)写出在定林流连忘返的愉悦心境。
问题:此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效果?
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
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
早行
陈与义
【注】驼褐:是一种用兽毛制成的上衣,露水不易湿透。
阑干:纵横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