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自然种群的数量变动
自然界种群的数量变动,除了一般的增长和消亡外,比较明显的是季节消长和年变动。种群中有出生和死亡,其成员在不断更新之中,但是这种变动都往往围绕着一个平均密度。即种群受某种干扰而发生数量的上升或下降,有重新回到原水平的倾向。这种情况就是动态平衡。
种群数量消长规律是种群数量动态规律之一。一般具有季节性生殖的种类,种群的最高数量常落在一年中最后一次繁殖之末,以后其繁殖停止,种群因只有死亡而无生殖,故种群数量下降,直到下一年繁殖开始,这时是种群数量最低的时期。
欧亚大陆寒带地区,许多小型鸟类和兽类,通常由于冬季停止繁殖,到春季开始繁殖前,其种群数量最低。到春季开始繁殖后数量一直上升,到秋季因寒冷而停止繁殖以前,其种群数量达到一年的最高峰。如:大山雀种群数量的季节消长情况。
湖泊中的浮游生物,多属于季节性的数量变化,如:美国俄亥俄州爱德华水库中浮游生物数量的季节变化。
体型较大,一年只繁殖一次的动物,如狗獾,旱獭等,其繁殖期在春季,产仔后数量达到高峰,以后由于死亡,数量逐渐降低。对这类动物的数量调查,通常也要进行两次。
各种生物所具有的种群数量的季节消长特点,主要是环境因子季节变化的影响,而使生活在该环境中的生物产生与之相适的季节性消长的生活节律。电厂的冷却水体中,由于水体增温就改变了该水体生物的生活史节律。如产卵季节提前等。
种群数量在不同年份的变化,有的具有规律性,称之为周期性,有的则无规律性。有关种群动态的研究工作证明,大多数种类的年变化表现为不规律的波动,有周期性数量变动的种类是有限的。
具有不规则或周期性波动的生物都有可能出现种群爆发,比如生活中常见的赤潮。赤潮是指水中的一些浮游生物爆发性增殖引起水色异常的现象,主要发生在近海,又叫红潮。它是由于有机污染,即水中氮,磷等营养物过多形成富营养化所致。其危害主要有:藻类死体分解,大量消耗水中溶解氧,使鱼贝等窒息而死;有些赤潮生物产生毒素,对其他水生生物以及人类造成危害。
除此以外,飞蝗和鼠类也是最常见的易爆发物种。
由于有意识或者无意识地把某种生物带入适宜其栖息和繁衍的地区,种群不断扩大,分布区域逐步稳定地扩展,这种过程称生态入侵(ecological invasion)。欧洲的穴兔是1859年由英国引入澳大利亚西南部的,由于环境适宜和没有天敌,,16年时间推进了1770公里。它们对牧场造成了巨大的危害,直到后来引入粘液瘤病毒,才将危害制止。
生命表技术的主要优点
(1)系统性。它系统地记述了昆虫的一个世代从开始到结束的整个过程的生存或生殖情况,不仅可以反映一个世代的整个发育过程中的种群变动特点,而且可以连续反映世代间的演替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