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论特种行业管理
【摘要】管理特种行业是公安机关治安管理部门的一项重要职责。特种行业管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刑事犯罪率的高低和社会治安秩序及状况的好坏。对于特种行业的定义,我国公安理论界的理解大体一致,即是指工商服务业中容易被利用进行违法犯罪活动,国家法律、法规规定由公安机关对其实施特殊治安管理的行业。本文阐述了对特种行业进行管理的理论依据以及特种行业管理范围的演变和发展过程,通过分析特种行业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社会的影响最终提出了加强特种行业管理的方法和指出了对特种行业管理的意义。
【关键字】特种行业管理;管理范围;管理方法;问题;策略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城乡经济发展呈现出繁荣、活跃的景象,一些工商服务业迅速发展,不断增加。一方面满足了人们的生活、工作需要,活跃和发展了市场经济;另一方面也随之产生了许多矛盾和问题。一些行业被违反犯罪分子利用作为落脚藏身、销赃、诈骗、盗窃、走私毒品、伪造证件等违法犯罪活动的窝点。严重地危害社会治安秩序。为了维护社会秩序,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顺利进行,公安机关必须依法对这些行业实施特殊的治安管理。
一、对特种行业进行管理的理论依据
古典犯罪学派的创始人贝卡里亚在其代表作《论犯罪与刑罚》中阐述:预防犯罪比惩罚犯罪更高明。因此,对特种行业进行管理,减少诱发违法犯罪活动的相关因素,增加实施犯罪的成本,防患于未然,是公安机关所追求价值目标的一种体现。
对符合相关标准的行业进行特种行业管理所遵循的原则是“需要和可能”,即既要有管理的必要,还要有能够管理的可能性。所以,不能将所有的行业都纳入特种行业的范围之内,因为有限的警力不可能完成如此繁重的任务,而且对并不符合特种行业管理标准的有些行业实施管理也没有必要。究竟何种行业应当列入治安部门特种行业管理的范围,很难对此进行量化的具体规定。目前我们划归特种行业管理的依据是:“容易被不法分子利用,容易发生治安灾害事
故的行业。”根据这个标准,目前我国全国性的特种行业管理范围有:旅馆业、印章业、印刷业和旧货业。另外,各地方公安机关根据本地的治安管理实际情况,经省一级人民政府批准或地方立法,可以将某些行业列为地区性特种行业,如有的省将桑拿浴室、美容美发等行业进行特殊管理。不同地区管理的特种行业范围不同,不同时期管理的特种行业的范围也有很大的差异。而且,对某些行业由警察部门进行管理的工作国外也存在。如有的国家将之称为特殊营业、特种营业、特定营业等。因此,我们可以认为特种行业的范围是“历史的、发展的”,应当根据不同时期的社会发展状况划定特种行业的范围,对特种行业进行相应的管理。同时,对特种行业的管理方式也应因时因地制宜。[1]
二、特种行业管理范围的演变和发展
上世纪50年代初,被列入特种行业管理的包括:旅栈业、印刻业、电料业、旧货业和娱乐业五种行业。1979年6月4日,国家工商总局、公安部等六部门共同发布的《关于特种行业企业进行登记管理的通知》明确将特种行业界定为:旅店业、旧货业、印铸刻字业和修理业。到80年代后期,特种行业又缩至刻字、生产性废旧金属收购及旅店三业。1987年7月6日,国务院针对书刊印刷混乱的状况,将印刷业列入特种行业管理。随着市场经济结构的多元化发展,机动车修理、停存、交易业发展迅猛,由于缺乏有效的治安管理,治安问题十分突出,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