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范仲淹《岳阳楼记》
登岳阳楼
昔闻洞庭水,
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
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
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
凭轩涕泗流。
杜甫
知人论世
本诗写于唐代宗大历三年(768)冬,此年八月吐蕃带领大军分别进攻唐朝灵武和邠州两地,战事又起。唐自安史之乱后,藩镇割据,内忧外患,迅速衰落。
时年杜甫五十七岁,距生命的终结仅有两年,患肺病及风痹症,左臂偏枯,右耳已聋,靠饮药维持生命,居无定所,寄居于孤舟,由公安一路又漂泊到岳阳,登上神往已久的岳阳楼,触景感怀,故作此诗。
置身诗境
借助联想和想象,用自己的话将诗人所描绘的意象和画面描述出来?
缘景明情
1、从首联你感受到作者登楼的感情怎样?
2、从颔联中你感受到了怎样的意境?这两句中哪个词用的好?好在哪儿?
3、“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一句,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4、面对浩渺的洞庭湖,诗人只是感叹自己的身世吗?从哪句可以看出?
缘景明情
1、从首联“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一句,你感受到作者登楼的感情怎样呢?
喜悦之情
沉郁之感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月浮。”你感受到了怎样的意境?这两句中表现力最强的词语分别是哪个?请说出这两个词的妙处吗?
意境:博大壮阔
坼浮
“坼”:坼,分裂。洞庭湖波涛万顷、巨浪千层,刹那间,将方圆数千里的江南大地訇然裂为两片,乾坤摇动、天崩地裂,形象地写出洞庭湖的磅礴气势,富有动态感。
“浮”:浮,浮动。日月星辰随着湖水的波动日日夜夜漂荡起落,洞庭湖广阔的水面几乎包容了整个天地万物,并且主宰着它们的沉浮,真是一派壮阔的图景,富有动态感。
3、“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一句,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抒发了作者漂泊在外,孤寂凄苦,暮年多病,凄凉落寞之情。
4、面对浩渺的洞庭湖,诗人只是感叹自己的身世吗?从哪句可以看出?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从个人推及到国家,近十年的安史之乱,给国家和人民造成巨大的损失。此后,外族侵扰,藩镇割据,民不聊生,怎不令诗人牵肠挂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