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5
文档名称:

DIC的诊断和治疗-L-6 PPT幻灯片.pptx

格式:pptx   大小:793KB   页数:3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DIC的诊断和治疗-L-6 PPT幻灯片.pptx

上传人:yixingmaob 2018/5/15 文件大小:793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DIC的诊断和治疗-L-6 PPT幻灯片.ppt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 的诊断与治疗
一、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DIC) 定义
传统定义:是一种发生在许多疾病基础上,由致病因素激活凝血系统,导致全身微血栓形成,凝血因子被大量消耗并继发纤溶亢进,引起全身出血的综合征。
新定义:指不同原因导致局部损害而出现以血管内凝血为特征的一种继发性综合症,它既可由微血管体系受损而致,又可导致微血管体系损伤,严重损伤可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MODS)。
如何理解新的定义?
▲强调了微血管体系,DIC即可由微血管体系
损伤而引起,亦可导致微血管体系的损伤
▲不同原因所致的DIC终末损害为MODS,DIC只是各种疾病处于危重状态的一个中间病理环节
▲未强调纤溶为DIC的必备条件,因纤溶属继发性,且DIC早期多无纤溶现象
二、DIC的分类
新的分类以体内稳态调控功能的紊乱为准,分为2类
1 非显性(non-over)DIC:即止血功能处于代偿状态的DIC(或pre-DIC)
2 显性(over)DIC:即止血功能处于失代偿状态的DIC
1)可控显性DIC:系指微血管体系调节功能的抑制为暂时性,当原发病因迅速消除时,内皮调节网络可立即恢复
2)非控制显性DIC:系指微血管体系调节功能除被抑制外,并有调节网络的降解或破坏(如败血症、严重创伤)
Pre-DIC(DIC前状态)
▲存在DIC的诱发因素和凝血-纤溶异常,但尚未出现典型的DIC症状或未达到DIC的确诊标准的亚临床状态,其凝血因子的消耗仍可由肝脏合成补充(又称代偿期DIC)
▲病理特点血液呈高凝状态,但凝血因子及PLT并不降低
▲临床表现不突出,有赖于实验检查协助诊断,及时诊治对阻止DIC的病程进展、改善预后、降低死亡率极为重要
三、DIC的主要病因
医源性
疾病
手术及
创伤
恶性肿瘤
严重感染
病理产科
外伤
其它
四、发病机制
血液高凝状态
广泛血管内凝血
消耗凝血因子
(I II VIII X XII )
凝血机制障碍
出血倾向
PLT粘附聚集
PLT减少消耗
继发性
纤亢进
Fib降解
FDP↑
低纤维蛋
白质血症
血液低凝状态
抗凝作用
促凝物质入血或其它因素
DIC特殊体征
出血点
紫癜
血泡
周围性紫癜
爆发性坏疽
外科伤口出血
外伤伤口出血
静脉穿刺部位出血
动脉渗血
皮下血肿
DIC微血栓所致的终末器官功能紊乱
皮肤 70
肺 50
肾 50
垂体后叶 50
肝脏 35
肾上腺 30
心脏 20
器官系统发病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