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8
文档名称:

开平碉楼。.ppt

格式:ppt   大小:7,337KB   页数:1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开平碉楼。.ppt

上传人:w447750 2018/5/15 文件大小:7.17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开平碉楼。.ppt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开平碉楼
广东开平碉楼
中坚楼(机器碉楼)
瑞石楼(开平第一碉楼)
中西文化融合的产物
集居住、防洪、防盗
于一体。
开平碉楼的兴起,与开平市的地理环境和过去的社会治安密切相关。
开平市地势低洼,河网密布每遇台风暴雨,常有洪涝之忧。加上其所辖之境,原为新会、台山、恩平、新兴四县边远交界之地,向来有“四不管”之称,社会秩序较为混乱。因此,清初即有乡民建筑碉楼,作为防涝防匪之用。
鸦片战争以后,清政府统治更为颓败,开平人民迫于生计,开始大批出洋谋生,经过一辈乃至数辈人的艰苦拼搏渐渐有些产业。到了民国,战乱更为频仍,匪患尤为猖獗,而开平因山水交融,水陆交通方便,同时侨眷、归侨生活比较优裕,故土匪集中在开平一带作案。他们四处劫掠,制造了无数惨案。掠夺其它财物无数,曾3次攻陷当时的县城苍城,连县长朱建章也被掳去。
民国时期,匪劫学校达8次,掳教师、学生百余人。其中,民国十一年(1922年)12月众匪伙劫赤坎地区开平中学时,被鹰村碉楼探照灯照射,四处乡团及时截击,截回校长及学生17人。此事轰动全县,海外华侨闻讯也十分惊喜,觉得碉楼在防范匪患中起了作用,因此,在外节衣缩食,集资汇回家乡建碉楼。后来,一些华侨为了家眷安全,财产不受损失,在回乡建新屋时,纷纷建成各式各样碉楼式的楼宇。
作品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