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微信公众平台调研
目录
目录
1
产品背景及介绍
2
微信公众平台与微信
3
微信公众平台优劣势
6
合作商家及案例
4
微信公众平台与微博差异
5
微信公众平台推广
7
微信公众平台总结
产品背景及介绍—产品背景
产品背景
8月18日,微信公众平台正式上线,数百家媒体与公司机构涌入,将这里开辟成为除微博官号外的另一大互联网营销战场。腾讯官方称,微信公众平台的定位是“为用户、媒体、企业等提供一种全新的互动沟通模式,以及通过自由平台打造一种全新的阅读模式和体验”。
微信公众平台也可以说是微信的互动营销方式,对于大众化媒体、明星以及企业而言,如果微信开放平台+朋友圈的社交分享功能的开放,已经使得微信作为一种移动互联网上不可忽视的营销渠道,那么微信公众平台的上线,则使这种营销渠道更加细化和直接。
产品背景及介绍—产品介绍
微信公众平台主要提供二维码、消息推送、品牌传播等三类功能:
二维码订阅:通过发布公众号二维码,让微信用户随手订阅。
消息推送:通过用户分组和地域控制,实现精准的消息推送,直指目标用户。
品牌传播:借助个人关注页和朋友圈,实现品牌的病毒式传播。
利用二维码的发布与订阅方式
精准消息推送
富媒体的内容推送
个人与公众关系优化
微信的最重要的发布和订阅方式,是通过发布公众号的二维码,让微信用户随手扫描订阅。任何微信公众帐号用户,都在设置种找到一个如下格式的二维码,品牌 ID 会放到二维码的中部。
微信公众帐号可以通过后台的用户分组和地域控制,实现精准的消息推送
微信的普通公众帐号,可以群发文字、图片、语音三个类别的内容。而认证的帐号,有更高的权限,能推送更漂亮的图文信息。如下图,这类图文信息也许是单条的,也许还是一个专题。
无推送声音提醒,以便把私人信息和内容消息区分。而最重要的是内容和品牌的选择问题——人们会喜欢少量而精致的资讯,而且随时可以离开。
产品背景及介绍—产品特色
微信公众平台与微信
从门户,到博客,到微博,互联网的发展轨迹以话语自主权的变更为主导,随着移动终端的日益更新,从中心到个人的进展愈发迅速。从微博的名人效应为标志的信息中心化到微信的兴趣为主导、着眼长尾的信息去中心化,着眼于点对点的精确定位,移动互联网发生着根本变化。
微信公众平台与微信
微信“公众平台”业务及与之相关的微信主产品特征归纳:
微信默认界面列表中,各项以对话对象为主要区分,对话对象是默认界面的强调主体,对话内容被放置在下级页面中;
公众平台群发消息是类似手机彩信的订阅式、多媒体、标准化、一对多的消息发布形式
用户与公众平台账号的互动是一对一的私密互动行为,其他用户不可见。
交流是以对话关系为中心,公众平台推送、对话产生的任何一条单独信息无法成为新的独立话题
用户可以通过转发的形式将某些内容传播给更多用户,接收者由发送的用户决定,当消息发出后,接收者将立刻接到强提示通知
微信主产品是由KIK、TalkBox等移动即时通讯工具的产品形态衍生而来,天生具有很强的提醒力度(铃声、通知中心消息停驻、角标等)。
微信界面的视觉元素暗示用户当前进行的行为中,“对话”成分大于“浏览”成分
微信公众平台与微信
微信公众平台
1、微信公众平台依托微信2亿用户,企业注册公众账号并认证后即拥有了2亿用户群体
2、精准用户分析,微信公众平台可以根据地区,性别等进行精准信息发布
3、品牌推广,微信公众平台为企业开放了认证功能,认证后的账号可以被微信用户搜索到并具有更多的群发条数。
1、草根用户粉丝增加难度大,由于只能通过二维码扫描才可关注,因此需要通过多途径曝光二维码,
2、企业认证门槛高,需要1000个关注的微信用户才可以申请企业认证
3、群发信息限制,非认证用户每天群发条数为1条,认证用户为3条,很难推广自己的产品
4、内容要求高,由于下发条数有限,同时也是用户被动接受,因此对内容要求很高,粉丝变化块。
优势
劣势
微信公众平台推广优劣势
微信和微博都具有优秀的信息传播基因,但又拥有各自的特性。
微信公众平台与微博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