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胆固醇学说与中国胆固醇防控现状
仅供医疗专业人士参考
内容大纲
溯本求源~胆固醇是ASCVD的根源
01
迫在眉睫~中国ASCVD疾病负担与胆固醇控制
03
他山之石~降低胆固醇大幅降低心血管死亡
02
漫长的探索历程:从胆石结晶到动脉粥样硬化元凶
1758年
从胆石中分离出胆固醇
1816年
首次命名为“胆固醇”
1831年
在血液中发现胆固醇
1857年
胆固醇累积可能导致动脉粥样硬化
1889年
纯合子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病例尸解发现大动脉及冠状动脉弥漫有大量黄瘤样物质沉积
1908年
明确高胆固醇血症的致病因素是胆固醇沉积
1913年
建立家兔高胆固醇血症和动脉病变模型
JL Schlienger. Médecine Des Maladies Métaboliques. 2012;6(1):97-103.
1913年建立首个动物模型:没有胆固醇就没有动脉粥样硬化
应用富含胆固醇饮食喂养兔可以诱导出动脉粥样硬化病变
无论大体及显微镜下均非常类似人类动脉粥样硬化病变
内皮细胞
淋巴样
游走细胞
平滑肌细胞
富含
胆固醇
颗粒的
巨噬细胞
(葵花油),斑块中出现大量富含胆固醇颗粒的巨噬细胞
俄国病理学家Antischkow
Steinberg D. J Lipid Res. 2004 Sep;45(9):1583-93.
流行病学证实:胆固醇水平与冠心病密切相关
血清胆固醇(mg/dl)
总胆固醇水平减少1%,冠心病危险性减少2%
每1000人中冠心病发病数
血清胆固醇(mg/dl)
多重危险因素干预试验(MRFIT)
(n=361,662)
50
40
30
20
10
0
25
50
75
100
125
150
≤204
205-234
235-264
265-294
≥295
10年冠心病死亡率
(死亡数/1000)
150
250
200
300
Framingham研究
(n=5,209)
1. Gotto AM Jr, et al. Circulation. 1990;81:1721-1733.
2. Castelli WP. Am J Med. 1984;76:4-12.
LDL在ASCVD形成过程中起核心作用
LDL
粘附因子
巨噬细胞
泡沫细胞
氧化的LDL
平滑肌细胞
斑块破裂
血栓形成
1. Libby P. Circulation. 2001;104:365-372.
2. Ross R. N Engl J Med. 1999;340:115-126.
*LDL:低密度脂蛋白
心肌梗死或其他急性冠脉综合征
冠脉或其他血运重建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缺血性卒中
外周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包括踝肱指数<
颈动脉斑块狭窄≥50%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肾动脉粥样硬化
继发于动脉粥样硬化的主动脉瘤
LDL氧化后启动一系列动脉粥样硬化相关进程
LDL
内皮细胞
管腔
单核细胞
巨噬细胞
泡沫细胞
内膜
氧化修饰LDL
PDGFFGFM-CSFEF-1
细胞增殖、退化
MCP-1
穿越
VCAM-1
ICAM-1
粘附
SR-A
LDL
损伤内皮细胞
氧化酶
巨噬细胞
内皮细胞
平滑肌细胞
Ross R. N Engl J Med 1999;340:115-126.
Steinberg D. J Lipid Res. 2005 Oct;46(10):2037-51.
2016年JAMA荟萃分析:LDL-C降幅决定了远期临床获益程度
Silverman MG, et al. JAMA. 2016 Sep 27;316(12):1289-97.
检索MEDLINE和EMBASE数据库(1966-2016),入组49项研究的312175例对象,共发生39645例主要心血管事件。首要终点为主要心血管事件(复合终点:心血管疾病死亡、急性MI或其他ACS、冠脉重建或卒中)的相对风险(RR)与LDL-C水平下降绝对值的相关性;主要冠脉事件(冠心病死亡或MI)5年累积发生率与LDL-C水平的相关性。
5年冠心病死亡或MI累积发生率
LDL-C水平(mmol/L)
一级预防研究(n=8)
对照组
干预组
二级预防研究(n=16)
对照组
干预组
一级预防:LDL-C每降低1 mmol/L,% [95%CI, %-%];P=
二级预防:LDL-C每降低1 mmol/L,% [95%CI,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