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
文档名称:

GRC外墙板设计规范.doc

格式:doc   大小:170KB   页数: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GRC外墙板设计规范.doc

上传人:aibuaiwo1318 2018/5/15 文件大小:17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GRC外墙板设计规范.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
补: 幕墙面板的挠度限值
玻璃纤维增强水泥外墙板
GRC面板
跨距/360
玻璃纤维增强水泥外墙板(GRC)
玻璃纤维增强水泥外墙板一般采用钢骨框架板,应满足设计要求。
GRC面板应符合《玻璃纤维增强水泥外墙板》JC/T1057-2007的规定。
I 面板的设计
GRC板材的弯曲强度应不小于8MP,应由法定检测机构检测。
面板的厚度应经强度计算确定,GRC墙板厚度通常在8~20mm之间,板厚度不能小于8mm。
GRC外观及尺寸允许偏差
1. 板应边缘整齐,外观面不应有铁棱、掉角,非明显部分缺棱掉角允许修补。
2. 侧面防水缝部位不应有空洞,一般空洞的长度不应大于5mm,深度不应大于3mm,每平米板上的孔洞不应多于3处,有特殊表面装饰效果要求时除外。
面板应根据建筑设计要求做防护处理或涂层处理。
GRC构件边缘应通过设计来加强,边缘最小厚度为30mm。见图1。
图1
幕墙选用钢骨框架板,包括:面板、钢框架、柔性框架锚固件和面板连接件。连接件一般取四点支承把荷载传递到主结构。
图2
钢骨框架采用轻型钢或结构型钢,所有钢构件应进行防腐处理,钢材选材和防腐处理应符合相应的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
板钢骨按井字组合,柔性锚固件应作为板面的支承点,纵横间距600~800mm之间。
见图2。
每壁骨钢框间距应在600~800mm之间,柔性锚固件同板框连接长度在30~100mm之间。见图2。
因柔性锚固件起到悬摆支撑作用,每壁骨竖钢框下部必须设一重力锚固件。每一钢框设一人字型重力支撑。见图2。
GRC板的最大尺寸是在温度和湿度变化的尺寸而定的。当板面容许变化值在接缝宽度之内时,采用壁框架时,设计最大长度在4~5m之内。
L型柔性锚固件包裹在GRC粘结盘,在粘结盘中是活动的,应与GRC底层保持3~10mm。
框架板一般可分为梁和板来分析计算
钢框梁用下列公式计算梁的应力和偏差:
应力:f=WL/K1Z
偏差:y=WL2/K2EI
W是梁的总荷载;
L是梁长;
E是材料模量(N/mm2);
在计算GRC挠度时对喷射材料使用E=20×103MPa的弹性模量,;
K1、K2由梁的支承形式及荷载类型决定,;
Z(mm3)和I(mm4)由梁的形状来定。
参数K的取值
K1
K2
集中荷载
悬空
1
3
均布荷载
悬空
2
8
梯形荷载
悬空
3
15
集中荷载
4
48
均布荷载
8
77
梯形荷载

77
面板应按四边支承的连续的矩形板,
板抗弯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
σwk=6mwkb2η/t2
σEk=6mqEkb2η/t2
式中,
σwk、σEk―风荷载、地震作用下截面的最大应力标准值(N/mm2)
wk、qEk―垂直于幕墙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