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
文档名称:

招教考试语文基础知识考点十一:重点文言虚词(三) - 语文学科专业基础知识.doc

格式:doc   大小:26KB   页数: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招教考试语文基础知识考点十一:重点文言虚词(三) - 语文学科专业基础知识.doc

上传人:weizifan339913 2018/5/16 文件大小:26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招教考试语文基础知识考点十一:重点文言虚词(三) - 语文学科专业基础知识.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招教考试语文基础知识考点十一:重点文言虚词(三) - 语文学科专业基础知识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师招聘考试试题及答案
(1)用作介词。介绍动作、行为发生的原因、依据、方式,可分别译为“因为”“由于”“趁着”“凭借”“经过”“通过”。如: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2)用作连词。表示顺接上文,可译为“于是”“便”。如:因拔刀斫前奏案……
“于”是介词,总是跟名词、代词或短语结合,构成介宾短语去修饰动词、形容词,表示多种组合关系。
(1)引进动作的时间、处所、范围、对象、方面、原因等,视情况可译为“在”“在……方面”“在……中”“向”“到”“自”“从”“跟”“同”“对”“对于”“给”“由于”等。如:得复见将军于(在)此。
(2)放在形容词之后,表示比较,一般可译为“比”,有时可译为“胜过”。如: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有时则只是表示对象的性质和状态,可不译。如:非常之谋难于猝发……
(3)放在动词之后,引进行为的主动者,可译为“被”,有时动词前还有“见”“受”等字和它相应。如: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
(4)复音虚词“于是”,用法与现代汉语的“于是”不完全相同。

①放在句子开头,表前后句的承接或因果关系,与现在的承接连词或因果连词相同。现代汉语也这样用。如: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缻。
②放在谓语之前或谓语之后,“于是”属介宾短语作状语或补语。可根据“于”的不同用法,分别相当于“在这”“从这”等。如: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在这职业上)

(1)介词,引进动作行为涉及的对象,相当于“跟”“和”。如:秦伯说,与郑人盟。
(2)连词,表并列,相当于“和”。如:夫六国与秦皆诸侯。
(3)语气助词,通“欤”。如:无乃尔是过与?
(4)固定结构“孰与”“与……孰”,相当于“跟……相比,哪一个…”。如:吾与徐公孰美?
(1)用作连词,可表示多种关系。
①表示承接关系。一般用来连接两个分句或紧缩复句中的前后两层意思,表示两件事情在时间上、事理上的紧密联系。可译为“就”“便”,或译为“原来是”“已经是”。如: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②表示假设关系。有的用在前一分句,引出假设的情况,相当于“假使”“如果”;有的用于后面的分句,表示假设或推断的结果,相当于“那么”“就”。如: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③表示并列关系。这种用法都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则”连用,每个“则”字都用在意思相对、结构相似的一个分句里,表示两个(或两个以上)分句之间是并列关系(不是表示两个词之间)。可译为“就”,或不译。如: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④表示转折、让步关系。表示意思有转折时,“则”字用在后一分句,可译为“可是”“却”;表示姑且承认一件事,预备下句转入正意时,“则”字用在前一分句,可译为“虽然”“倒是”。如: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2)用作副词。用在判断句中,起强调和确认作用,可译作“是”“就是”。如: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助词,主要有两种用法。一种是附在别的词或短语之后,组成名词性短语。如:将藏之于家,使来者读之,悲予志焉。
“者”的另一种用法是放在一个词或一组词后边,起提顿作用:先用“……者”提出要说明的事物,稍微停顿一下,然后说明或论断。如:大阉之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