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原作:列奥纳多·达·芬奇
透视学是绘画的缰辔和舵轮。
透视学就其与绘画的关系而言可分为三个主要部分:第一部分是缩形透视,研究物体在不同距离处的大小;第二部分研究这些物体的颜色的淡退;第三部分研究物体在不同距离处清晰度的减低。
这三个方面的名称如下:线透视、色彩透视与隐没透视。
【线透视】
绘画以透视学为基础,透视学不是别的,只不过是关于肉眼功能的彻底的知识。眼睛的功能很简单:在一个锥体中摄进一切摆在眼前物体的形状和颜色。
线透视研究视线的功能,并借测量发现第二物比第一物缩小多少,第三物比第二物缩小多少,依此类推到最远的物体。我靠实验发现,几件大小相同的物体若第二物与眼睛的距离是第一物与眼距离的一倍,则大小只有第一物的一半;再者,第三物距离第二物与第二物距离第一物的距离相等,则大小只及第一物的三分之一,依次按比例缩小。
像平面——透视无非是从一片光滑透明的玻璃后面观看某一地点。在玻璃面上可以描下在它后头的一切物体。这些物体形成一个锥形射入眼帘。(S注:达芬奇当然不必真的用玻璃来描画透视,但是这却成了其后很多人研究透视的一种辅助办法。)
两匹马沿着平行的跑道奔赴同一目标,假使眼睛从两条跑道中间望去,可见它们越跑越相互靠拢,这是因为映在眼睛上的马的像往瞳孔表面的中心移动了。
速度相等的物体之间,离眼睛远的显得慢,愈离眼睛近的显得愈快。
【亮度和背景对透视的影响】
同样远近、同等大小的几个物体之中,被照得最亮的一个显得最近、最大。
远看许多发光物体,虽然它们是相互分开的,但看上去会连成一片。
物体一远看就失去了自己的比例。这是因为较明亮的部分比较暗的部分以较强的光线向眼睛发射它的形象。我曾见一妇女身穿黑衣,头缠白布巾,她的头似乎比穿黑衣的肩部宽两倍。
如果不是由于物体边缘尽处和界限处背景的差别,人眼就不能了解和正确判断任何一件可见物体。月亮虽然离太阳很远,但在日食时正介于太阳和我们的眼睛之间,以太阳为背景,人眼看去,月亮似乎连接在太阳上。
受到比较明亮的背景包围的那些暗物体显得比较小,而那些与黑暗背景相接的亮物体显得比较大。黄昏时候衬着傍晚的高楼就呈现这种情况,这时人们马上觉得晚霞压低了楼房的高度。从这里可以推出:这些建筑物在雾霭和黑夜中要比在洁净明亮的空气中显得高大。
大小、长度、体形、暗度都相同的若干物体之中,衬着比较明亮的背景的那个显得形状最小。当太阳从落完叶子的树枝后照射来的时候,可以见到这一点,这时树的枝大为缩小,几乎不可见。放在眼睛与太阳之间的长矛也有类似情况。
大小相同,亮度相同,处在同样距离的几个物体之中,背景最暗的一个显得形状最大。
论光——远处的发光体虽然形状本是长的却显出圆形,如烛火所示。烛火虽是长的,但在远处却显得似乎是圆的。
【色彩透视】
介于肉眼与物体之间的媒质,似乎会使物体变成媒质的颜色。例如蔚蓝的空气使远山葱茏,眼睛透过红玻璃所见的一切都染红了。
介于物体与眼睛之间的媒质越厚,物体愈失去本来的颜色。
空气的蓝色从何而来?——空气的蓝色来自于大地和上层黑暗之间的大块稠密的亮空气。空气本身没有色、香、味,而是类似于他后面的物体。只要距离不大,湿气不过重,那么背后的黑暗愈深浓,蓝色就愈美观。因此可见,阴影最浓的山在远方呈现最悦目的蓝色,但是被照得最亮得部分只显示山得本来颜色,不显出介于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