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
文档名称:

论媒介内容载体融合与内容生产集成.doc

格式:doc   大小:164KB   页数: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论媒介内容载体融合与内容生产集成.doc

上传人:ainibubian1313 2018/5/16 文件大小:164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论媒介内容载体融合与内容生产集成.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论媒介内容载体融合与内容生产集成
华中科技大学鲍立泉
摘要:媒介融合是媒介发展的主要方向,在媒介融合的背景下,媒介内容生产方式将发生一系列变化。本为从数字传播技术对媒介内容载体融合的推动出发,探讨了媒介内容载体融合的技术逻辑,分析了媒介内容载体融合给媒介带来的影响,提出媒介融合阶段传统媒介内容技术形态归属弱化现象,并就此总结出媒介机构划分垂直化及内容生产集成化的观点。
关键词:媒介融合、内容载体、生产集成
媒介内容载体融合是数字技术推动下,媒介垂直化分工带来的必然结果。内容载体融合是在数字技术成熟的条件下,在生产端口和消费端口都具有了以数字技术作为应用技术的可能性下,从生产到消费的整个产业系统以数字技术形成一个贯通的整体,数字技术的成熟使原有各种形态的内容都成为两种简单的脉冲信号“0”和“1”,文字、图像、声音、影像都可以通过编码技术转化为数字形式,尤为重要的是数字技术打破了原本分属印刷、电波和新媒介之间的壁垒,使得内容的生产和交换得以在一个共同的平台上进行。
媒介内容载体融合是以媒介内容专业化生产为表现形式的,专业化的内容生产打破了原来泾渭分明的媒介内容归属,内容生产机构综合利用多媒体数字技术生产加工各种媒介产品,而无论何种形式的媒介产品都将采用数字载体存储和传播。在传播渠道和接收终端上,媒介内容组合更符合人类的信息接收的感官特征。
内容载体融合形成的技术逻辑
数字传播技术统一信息承载方式
从内容载体融合的界定中可以看出,内容载体融合的首要前提是传播内容的数字化,而数字化的本质是将各种内容形态用统一的数字脉冲信号编码表达。相对前数字技术时期的媒介内容承载方式,数字媒体具有强大的通用性。无论哪种传统媒体在媒介融合载体技术上都存在局限性,报纸只能承载印刷文本和图片;广播只能承载声音;即便目前最为强势的电视媒介也只能说具备了传播内容形态的“多维性”吴廷俊著,传播科技史,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1年2月版,p152

内容的数字化是指将文字、图像、影像、声音等各种媒介内容,进行采样和量化处理后转化为以“0”和“1”两种符号进行编码的结果。这里的“0”和“1”可以由各种不同的物理量表达,如电流、电压、光等,在不同环境下,现代信息技术可以实现不同物理量之间的转化,如光电转化,也就是说,数字信号具有相对的通用性。由于当前的信息技术在物理信号层面已经达到相当高度,使应用层面无需过多关注物理信号载体,在信息技术领域,这样的操作方式称为物理层对应用层的“透明”。在透明的物理层帮助下,作为应用层面的传播技术更多的关注的是“0”和“1”这两个逻辑变量,数字内容也就统一为“0”“1”编码这一种承载方式。
数字化内容承载方式可以用下图来解释:
传播技术应用层
物理层
在应用层面,数字传播技术可以实现媒介内容的数字化存储;数字化素材的检索、查询、浏览;媒介内容的再加工、再利用;媒介内容的数字化网络化管理以及内容素材电子商务等功能。综合数字化信息承载方式的统一性特点,媒介内容数字化的意义在于,一次性创建的媒介内容能够以不同的物理形态,在不同的环境下被充分利用。
媒介内容转换技术障碍消失
在数字传播技术出现前,媒介内容载体的差异是媒介之间无法融合的重要原因。报社无法制作经营电视内容,因为报刊媒介的内容是以印刷物为载体的,而传统的纸质印刷物是无法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