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
文档名称:

罗定建筑欣赏.doc

格式:doc   大小:341KB   页数: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罗定建筑欣赏.doc

上传人:suijiazhuang1 2018/5/18 文件大小:341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罗定建筑欣赏.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第三章
罗定古建筑欣赏
文塔位于罗城镇泷江河东。又称三***塔。明代建筑,1989年公布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文塔地处曲水环抱之中,与神滩庙妆楼双峰相对,河上七级浮屠映照波心,登青云桥揽胜有宝光荡漾之趣,成为明清罗定八景之一,曰:“东桥塔照”。塔建于明万历三十九年(1611),历时三年峻工。清嘉庆五年(1800),曾修塔顶,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培筑塔基,1988年,省、县拨款重修,塔刹按明代式样重铸,并加装了防雷设施。
塔为平面八角形,外观七层楼阁式砖石塔,内分十三层,高47米,,。各层塔身置平座栏杆,塔檐用绿色琉璃瓦铺彻,八角微翘,如花瓣绽开,64个铜铃悬挂于檐角。塔门采用上下之间交互错置的方法,塔腔为穿壁绕平座结构,每登二层塔梯便转一个方向。塔刹的九霄盘、宝珠、相轮、吊链等铸件总重逾七吨,其重量为广东古塔之最。刹杆穿过顶层,外套古朴莲花座铸铁柱套,上面铸有建塔铭文,阳文铭刻倡建三***塔的罗定州官员、生员、耋老姓名和建塔年代。
罗定文塔经修葺后面貌一新,成为罗定突出景观,游人登塔凭眺,历史文化名之景色尽收眼底。
罗定学宫简介
罗定学宫(孔庙)始建于顺治四年(1647年),位于罗城镇北关里,俗称文庙,是清代罗定直隶州的学宫,由清代康熙至光绪年间历经修缮扩建而成,占地面积8300平方米,是目前西江流域仅存的清代学宫建筑群,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罗定学宫现存大成殿、两庑、戟门、名宦祠、乡贤祠、崇圣祠、奎星阁等建筑;泮池、棂星门、德义祠、尊经阁、月台等遗址尚存。学宫主体建筑有棂星门、泮池、戟门、御路、月台、大成殿、崇圣祠等,它们都处于同一条轴线(中轴线)上,两侧配两庑、乡贤祠、名宦祠、尊经阁、奎星楼等,并附设有德义祠、忠孝节义祠、学署和明伦堂等。学宫建筑由前至后依次为照壁、棂星门、泮池、戟门、乡贤祠、名宦祠、两庑、大成殿、崇圣祠等。其中棂星门为花岗岩石砌筑的四柱三间冲天式牌坊;,,抬梁与穿斗混合式梁架结构;两侧的乡贤祠和名宦祠为硬山搁檩式建筑;两祠后为两庑;大成殿为重檐歇山顶,面阔五间24米,,抬梁与穿斗混合式梁架结构,驼峰、雀替、檐口板均精雕细刻,殿前有月台,台阶前铺雕云龙纹石条,殿内原挂有清雍正皇帝题“生民未有”、乾隆皇帝题“与天地参”、嘉庆皇帝题“圣集大成”等几块匾额。大成殿外檐雕花檐口板上正中还雕有一帖书卷型额联。正中书“天开文运”四字,右边为“植钢常名教”,左边为“造木或朴菁莪”,帖联的意思是:“孔子创立的儒学,制订了社会道德规范,培育了众多的贤才”,大成殿的额匾,各地孔庙都有,而罗定孔庙额帖构思尤为独特;殿后为二层楼阁的崇圣祠;大成殿后侧为奎星楼,为三层碉楼式建筑。学宫(孔庙)内,绿树掩映,芳草如茵。每年春秋三祭,官府都在学宫举行大型的祭祀活动。
由于在文革时期遭受严重破坏,后又长期做原附城中学校舍,致使学宫大殿的脊饰损坏,屋面漏雨,梁柱出现不同程度的霉烂。现除中轴线上的棂星门和泮池被毁掉,德义祠、学署和明伦堂被拆除外,其余主要建筑群基本保留下来。
目前,罗定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学宫的修缮工作,为进一步加强对它的保护、开发、利用,最近,市府专门成立了罗定学宫(孔庙)修缮委员会,拟对学宫进行依原样的全面修缮,工程包括学宫原有的所有建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