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4
文档名称:

第三章 样品的采集.ppt

格式:ppt   大小:380KB   页数:4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第三章 样品的采集.ppt

上传人:wz_198613 2018/5/18 文件大小:38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第三章 样品的采集.ppt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2、样品量
在满足需要的前提下,样品量应至少满足以下要求:
①至少满足三次重复检测的需要;
②当需要留存备考样品时,必须满足备考样品的需要;
③对采得的样品如需要作制样处理时,必须满足加工处理的需要。
第1页/共44页
对于不均匀的物料,可根据经验公式计算采集量:
Q ≥kda
式中:d —实验室样品中最大颗粒的直径,mm
Q —采取实验室样品的最低可靠质量,kg
k、a —经验常数,由实验室求得
~ 1之间,样品越不均匀,k值越大, ~ , ~ , ~ ;a= ~ ,地质部门一般规定为 2
第2页/共44页
例如:采集某矿石样品时,若此矿石的最大颗粒直径为20 mm,k kg / mm2
Q≥ kg / mm2×(20 mm )2 = 24 kg
如果将上述矿石最大颗粒破碎至4 mm
Q≥ kg / mm2×(4 mm )2 = kg ≈ 1kg
结论:
样品的颗粒越大,则最低称样量越大;样品越不均匀,最低采样量也越多。
因此,对块状物料,应在破碎后再采样
第3页/共44页
第二节难度较大样品的采集
一、固体样品的采取
1、采样工具:
自动采样器、蛇形铲、取样钻、双套取样管。
2、采样方法
①从运输工具中采样(汽车、火车):采用斜线三点或五点法,子样要分布在车皮对角线上,首、末两点距车角各1 m,其余各点均匀分布于首、末两子样点之间。此外,还有18方块法、棋盘法、蛇形法、对角线法等。
②从物料流中采样(传送带):按一定时间间隔采样。
试样的制备一般需要经过破碎、过筛、混合、缩分等步骤。
采用人工或机械的方法逐步破碎
混匀法通常有堆锥法、掀角法。
常用的有锥形四分法、正方形挖取法和分样器缩分法。
第4页/共44页
二、液体试样的采集和制备

采样前应进行预检,并根据检查结果制定采样方案,按此方案采得具有代表性的样品。
2、采样工具:
采样勺、采样瓶、采样罐、采样管、自动管线采样器等。
三、气体物料试样的采取
1、采样设备和器具
主要包括采样器、导管、样品容器、预处理装置、调节压力和流量的装置、吸气器和抽气泵等。
第5页/共44页
2、采样方法
(1)常压气体的采样
①用吸气瓶取样②用吸气管取样③用流水抽气泵取样
(2)正压气体的采样
采样时只需放开取样点上的活塞,气体便自动流入气体取样器中。取样时必须用气体试样置换球胆内的空气3~4次。
(3)负压气体的采样
①低负压气体的采样:气体压力小于大气压的气体称为低负压气体。可用抽气泵减压法采样,当采气量不大时,常用流水真空泵和采气管采样。
②超低负压气体的采样:
气体压力远远小于大气压的气体称为超低负压气体。用负压采样容器采样。取样前用泵抽出瓶内空气,使压力降至8~13 kPa.
第6页/共44页
1、分样器的作用是( )
A、破碎样品 B、分解样品 C、缩分样品 D、掺合样品
2、对某一商品煤进行采样时,以下三者所代表的煤样关系正确的是( ) A、子样<总样<采样单元 B、采样单元<子样<总样 C、子样<采样单元<总样 D、总样<采样单元<子样
3、已知以1000t煤为采样单元时,最少子样数为60个,则一批原煤3000t,应采取最少子样数为( )
A 、180个; B、85个; C 、123个; D 、104个。
4、在采样点上采集的一定量的物料,称为( )
A、子样 B、子样数目 C、原始平均试样 D、分析化验单位
5、自袋、桶内采取细粒状物料样品时,应使用( ) A、钢锹 B、取样钻 C、取样阀 D、舌形铁铲
6、欲采集固体非均匀物料,已知该物料中最大颗粒直径为20mm,若取K=,则最低采集量应为( )
A、24kg B、 C、 D、
CADABA
第7页/共44页
7、物料量较大时最好的缩分物料的方法是( )。
A、四分法 B、使用分样器 C、棋盘法 D、用铁
8、分样器的使用不正确的是( )。
A、应用与分样器进料口宽度相等的铁铲进料
B、缩分后的物料可进一步破碎缩分
C、利用分样器缩分物料比四分法速度快
D、物料经分样器后,质量和组分含量都会减小
9、有腐蚀性的液态物料,应使用( )等采样工具采样。
A、塑料瓶或虹吸管 B、塑料袋或采样管
C、玻璃瓶或陶瓷器皿 D、玻璃管或长橡胶管
10、通常使用流水抽气泵法采取( )状态的气样。
A、低负压 B、负压 C、常压 D、正压
BDCA
第8页/共44页
1、采集非均匀固体物料时,采集量可由公式Q=Kda 计算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