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秘境木城的文化碎片
(作者、传者原创)
◆戴有锟
木城的魔力,大约一半在于区位——是龙陵县的唯一一个边境乡、民族乡,另一半源于丰厚的民间民族文化。我们到木城采访是去年的事,且前后只呆了不到四天的时间,但离开时便心生依依不舍,果然应验了初到木城时乡文化站王云常老师笑脸相告的话:云南著名摄影家吴加林老师来木城一呆就是一个多星期,木城容易让人着迷,特别是它的文化。
锯竹取火
在花菽村塔扇水村民小组,我们采访了现年69岁的郭绍玉,他是木城彝族香堂人竹片摩擦取火的传人。
采访直奔主题,老人兴致很高地指导年轻人给我们表演起了“玩火”:先找了一块干燥的竹片,用刀在上面砍了一个锯口,再拿来一根竹扁担,选了两个大力饱气的年轻人用扁担在竹片上沿着锯口来回拉动——像木匠锯木板一样。拉动的速度越来越快,“锯”出许多黑色的粉末,粉末带着极高的温度,粉末上升起烟雾,烟雾由淡而浓。将粉末轻轻拢成一堆,再凑上易燃的什物,用嘴轻轻一吹,火苗“腾”的一下就窜了起来。整个取火过程仅用了四五分钟。
据郭绍玉说,20年前还有好多村民会玩,现在会玩的人却极少了。王云常老师补充道:花菽村的锯竹取火是前年搞文化普查时被发现的,作为民族民间传统文化濒危项目上报了县上。今年七月底,我们参加我市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名录评审会时,欣喜地看到木城的锯竹取火被列入推荐上报省上的名录。或许木城的锯木取火是可以和妇孺皆知的“钻木取火”齐名的。
            地鼓动天
给我们表演扯地鼓的是木城村等养村民小组现年75岁的老者张后生,王云常老师解释说,地鼓只能由村寨中德高望重的老人来扯,这是世代相传的老规矩。
老者用钢钎在地上先掘了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