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银行理财警钟(中欧国际工商学院赵欣舸)
中国银行业人民币理财市场在信息披露、激励模式等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亟需有效的监管
赵欣舸
近年来,为了拓展中间业务,中国商业银行不约而同地大力推出“理财产品”。银行得天独厚的销售渠道优势使这些产品可以触及任何一个持有银行账户的人,从而对千家万户的财产和福利产生深刻的影响。
近期,我们对中资银行人民币理财市场,包括产品类型、风险、收费、投资者的权利、信息披露以及监管等问题展开一次全面的调查。调查报告的数据主要来源于Wind资讯金融终端2007版银行理财产品部分。从2007年4月23日起,外资银行可以向本地居民提供全面人民币(包括理财产品)服务,为保持数据统一,本报告以这一时点为数据收集截止日期,因此,调查范围为,自2005年1月1日到2007年4月23日之间,Wind数据库所记录的国内各家银行面向全国销售的全部人民币理财产品,并有部分数据来源于各家银行的网站和客户服务电话。
“保本”时代终结
根据《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暂行办法》)第11条和第13条,理财计划首先可分为保证收益理财计划和非保证收益理财计划,其中,非保证收益理财计划又可以分为保本浮动收益理财计划和非保本浮动收益理财计划。鉴于一项理财产品是否保本对购买者的权益有着决定性的影响,本报告将保证收益理财计划和保本浮动收益理财计划合并归为保本理财产品,并与非保本理财产品进行比较。
表1 银行理财产品:非保本产品和保本产品
年份
2007
2006
2005
个数统计
所占比例
个数统计
所占比例
个数统计
所占比例
非保本
75
%
58
%
20
%
保本
45
%
125
%
47
%
总计
120
%
183
%
67
%
如表1所示,从2005年到2006年,虽然人民币理财产品的数量从67个大幅增加到183个,但非保本产品与保本产品的比例并没有显著变化,基本维持在“三七开”。然而, 2007年以来,不到四个月,人民币理财产品的类型已经发生了质的变化。在新推出的120个产品中,非保本产品已经超过60%,成为人民币理财产品的主流。
表2 非保本理财产品投资方向的构成
年份
2007
2006
2005
个数统计
所占比例
个数统计
所占比例
个数统计
所占比例
资产配置
2
%
4
%
0
%
外汇、黄金挂钩
1
%
8
%
3
%
申购新股
18
%
4
%
0
%
货币市场基金
0
%
2
%
3
%
股票、指数、基金挂钩
7
%
1
%
0
%
非定向债券/信托
20
%
24
%
13
%
定向债券/信托
24
%
15
%
1
%
FOF(基金的基金)
3
%
0
%
0
%
总计
7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