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7
文档名称:

《2007年银行理财产品评价报告》(pdf 17页).pdf

格式:pdf   页数:1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DF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2007年银行理财产品评价报告》(pdf 17页).pdf

上传人:管理资源吧 2011/11/7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2007年银行理财产品评价报告》(pdf 17页).pdf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2007 年银行理财产品评价报告
中国社科院金融所“理财评价与设计”团队

2008 年 2 月

指导:李扬王国刚

主要成员:殷剑峰袁增霆黄王增武







注:图中预计收益率为各月份 6 个月期美元产品的平均值。
2007 年注定是一个不平静的年份。在国外,随着美国次贷危机的爆发,主要股市纷纷暴跌,所
谓的“加息周期”也戛然而止;在国内,对经济过热和通货膨胀的过度担忧使得紧缩政策频繁出台,
上涨过快的 A 股市场惨跌,昔日“流动性过剩”的银行业则因“脱媒”和紧缩的压力而变得捉襟见肘。

在这种背景下,作为近些年中国金融创新的主力军,银行理财产品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在产
品类型方面,信贷资产类和打新股银行理财产品迅速增加,而联接境外股票、商品、利率和汇率的
产品出现了大面积的低收益、零收益,甚至是负收益现象;在发行银行方面,不仅中资银行暴露出
产品设计方面的缺陷,甚至因此引发了纠纷,外资银行的产品也表现出结构设计越来越复杂,产品
的投资价值却越来越不尽如人意的现象。此外,银行在发行理财产品的过程中依然没有及时、充分
地披露相关信息,尤其以外资银行的信息不透明程度最甚。

综合看来,当前制约银行理财市场发展的主要因素还是在于三个方面:中资银行的自主创新能
力匮乏,信息透明度不高,据以创新的人民币衍生品市场和基础证券市场残缺不全。为了推动中国
的金融创新和金融改革,形成以自主创新为主导的经济、金融发展新格局,未来需要继续放松管制,
鼓励创新,同时要加强理财市场的监管,提高信息透明度,并大力发展人民币衍生产品市场和包括
股票、债券和资产支撑证券在内的基础证券市场。

2007 年银行理财产品发展特点分析

国内外宏观环境的不利变化并未减慢银行理财产品的发行速度,相反,继 2006 年实现了几近
翻番的高速增长之后,2007 年产品的发行数量(只)呈现出爆发性的增长。图 1 显示,2007 年人民币
产品发行了 1302 只,外币产品发行了 1760 只,均远超过 2006 年的水平。虽然这其中存在着重复
统计的问题,例如,联接同种基础资产、结构完全相同的产品在不同时期发行或由不同银行发行都
会被统计为不同的产品,或者,基础资产、结构都完全相同的产品只是因个别条款(如期限、币种)
的不同而被统计为不同的产品,但这依然不能掩盖市场高速发展的事实。

目前银行理财产品数量众多、种类烦杂,因此,在研究市场发展特点和实施评价产品之前,必
须首先对产品进行一个科学的分类。除了按照币种、期限等进行划分之外,我们对银行理财产品采
取了两种相互关联的分类方法:第一,按照产品投资或联接的基础资产,可以将银行理财产品分为
股票、信用、利率、汇率、商品和混合(同时有几种基础资产)等六大类,未来随着银行保险产品的
发展,还将加入以保险为基础资产的产品;第二,按照产品是否嵌入了衍生品,可以将银行理财产
品分为普通产品和结构产品两大类,其中,结构产品又可以有很多种。目前,我们已经在诸多复杂
结构中提取了 8 类基本结构和上百种衍生结构,对其进行了编程实现,形成了产品样本库。这将为
今后的产品评价和设计带来极大的方便。



2007 年人民币理财产品的大发展来自于三方面因素:其一,受宏观紧缩政策影响,以信贷资产
为基础资产的理财产品迅速发展,这些产品推动了中国私募性质的资产证券化的发展;其二,随着
新股发行的加快,在中国股票发行制度缺陷造成的巨大一、二级市场价差的刺激下,打新股产品迅
速增加;其三,银信合作加强,银行和信托联合推出的产品主要就集中在信贷资产类和打新股产品
上。

(1)产品类型:信用、股票产品居主导,其他类别产品份额减少、甚至绝对萎缩

从基础资产类型看,2007 年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基于信用产品(信贷、信用风险债券、违约
事件等)和股票产品(境内外股票、股票组合、股票指数等)显著增加,而往年较多的汇率产品不仅份
额下降,发行数量也显著减少。在 2007 的人民币产品中,信用、股票类产品的数量分据第一、第
二位,两类产品的数量合计占到 57%强。实际上,在混合类产品中,其基础资产也是以股票和其他
类资产的混合为主。这样,在 2007 年人民币产品中,与信用和股票相关的产品数量达到了 70%左
右。

2007 年人民币产品的一大特点就是出现了大量的打新股产品,这是股票类产品增加的最重要原
因。在 2006 年,打新股产品只有区区 10 只左右,而在 2007 年,这类产品迅速膨胀到 150 只以上,
占人民币股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