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2
文档名称:

心理暗示.ppt

格式:ppt   大小:177KB   页数:5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心理暗示.ppt

上传人:zxwziyou8 2018/5/19 文件大小:177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心理暗示.ppt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浅谈 心理暗示
一、心理暗示的定义
心理暗示,是指人接受外界或他人的愿望、观念、情绪、判断、态度影响的心理特点。它是人或环境以非常自然的方式向个体发出信息,个体无意中接受这种信息,从而做出相应的反应的一种心理现象。
通俗地说就是通过使用一些潜意识能够理解、接受的语言或行为,帮助意识达成愿望或启动行为。
心理暗示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心理现象。心理学家巴甫洛夫认为:暗示是人类最简单、最典型的条件反射。从心理机制上讲,它是一种被主观意愿肯定的假设,不一定有根据,但由于主观上已肯定了它的存在,心理上便竭力趋向于这项内容。我们在生活中无时不在接收着外界的暗示。比如,电视广告对购物心理的暗示作用。
人都会受到心理暗示。受暗示性是人的心理特性,它是人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形成的一种无意识的自我保护能力和学****能力:当人处于陌生、危险的境地时,人会根据以往形成的经验,捕捉环境中的蛛丝马迹,来迅速做出判断;当人处于一个环境中时,会无时无刻不被这个环境所“同化”,因为环境给他的心理暗示让他在不知不觉中学****br/>心理暗示有强弱之分,但是心理暗示效果的好坏(正负)无法由人的(显)意识控制,也就是不管你愿不愿意,不管你觉得这对你好不好,你已经受到心理暗示了,而且无时无刻不在接受心理暗示。
人们为了追求成功和逃避痛苦,会不自觉地使用各种自我暗示——自己对自己进行的心理暗示——的方法,比如困难临头时,人们会安慰自己:“快过去了,快过去了。”从而减少忍耐的痛苦。人们在追求成功时,会设想目标实现时非常美好、激动人心的情景。这个美景就对人构成自我暗示,它为人们提供动力,提高挫折耐受能力,保持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
心理暗示的分类
直接暗示、间接暗示、自我暗示、反暗示。
直接暗示:暗示者有意识地、一般采取直陈式的说明,把某种信息直接提供给受暗示者,使他迅速而无意识地加以接受。所谓“望梅止渴”即属此类。
间接暗示:由暗示者凭借其他事物或行为中介,把要传达给受暗示者的关于某一事物或行动的信息间接地提供给受暗示者,使他迅速而无意识地加以接受。(这是一种主要的暗示方法。由于它一般不会使受暗示者产生心理抗拒或其他问题,所以效果往往大于直接暗示。但由于没有明确地指明涵义,需要受暗示者从事物或行动中来理解所暗示的信息,因此有时可能不为其所理解。)
自我暗示:暗示信息来自自身内部,自己对自己发出刺激信息,影响自己对某事物的认知、情绪、意志和行为。(所谓“杯弓蛇影”、“草木皆兵”就是自我暗示的结果。这种暗示在日常生活中是常见的,它对一个人的健康、工作和生活起着很大作用。这种作用有时是积极的,有时则是消极的。
反暗示:暗示者发出的刺激引起了受暗示者的性质相反的反应。反暗示有两种:一种是有意的反暗示即故意地说反话或采取相反的行动以收到正面的效果,所谓的激将术大都是如此;另一种是无意的反暗示,即有意地进行正面的暗示,却无意地引起了相反的结果。
此外,根据不同的标准还可以作其他的分类:根据暗示产生的结果可以分为积极的暗示和消极的暗示;根据暗示者的状况可以分为有意暗示和无意暗示;根据受暗示者的状态,还可以分为清醒状态下的暗示、催眠中的暗示、自然睡眠中的暗示、催眠后的暗示等。
影响暗示的因素
暗示者的特征:
如性别、年龄、知识、地位、权力、威信、对信息的信心等,都会影响受暗示者的态度和行动。暗示者的地位和威信越高,暗示的效果也就越大。例如,一位年长的成名医生和一位年轻的普通医生对病人作出同样诊断,但前者对病人的暗示作用会大于后者。如果暗示信息来源于群体,那么,这个群体的规模、性质以及它与受暗示者的关系等,也会给受暗示者以不同影响。
受暗示者的特征:
个人的人格特征与暗示的效果有关。例如,生活经验丰富、知识水平高的人不易受暗示,特别是涉及一些道德准则时更是如此,即使是在催眠状态下他们也不是无条件地执行暗示者的影响。而缺乏主见、随波逐流的人,则容易接受暗示者的影响。从年龄来说,儿童和少年比较容易受暗示。如果受暗示者是某一群体,那么松散的群体比较容易受暗示,高度团结、组织纪律性强的集体则不容易受暗示。
当时的客观情况:
在情况不明时,在困难、混乱的境况中,人们容易受暗示,如学生考试遇到难题时,社会发生动荡时等等。
心理暗示与自我暗示的关系
从心理学术语上讲,心理暗示分为自我暗示与他暗示两种。但是一般生活中人们****惯用“心理暗示”表示“他暗示”,于是生活中出现心理暗示与自我暗示并列的情况,其实,从术语上讲,这两个是包含关系,而不是并列关系。自我暗示是指自己的显意识不断重复,迫使潜意识接受显意识的思考内容从而得到改变。这样,自己的心理(心理活动)可以给自己的人格(潜意识)施加某种影响,改变自己的个性与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