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在我国工程建设领域中,混凝土结构以其耐久性、经济性、抗震性等优点占据绝对的比重,在工业和民用建筑等土木工程领域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但混凝土的原材料品质、配合比及混凝土的运输、浇筑、养护等施工工艺对混凝土结构的质量有很大影响,要保证混凝土结构的质量,就必须对施工全过程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
前言
一、原材料及配合比控制
二、搅拌过程质量控制
三、运输过程质量控制
四、模板工程质量控制
五、浇筑过程质量控制
六、养护过程质量控制
提纲:
原材料控制
建筑材料是工程质量的基础,材料质量不合格,工程质量就不可能达标。因此要保证混凝土的质量,就必须对其原材料进行严格把关。
一、原材料及配合比控制
施工前应根据设计图纸的要求和实际使用部位的环境条件,选择适当的水泥品种和标号。
原材料控制
水泥
当在使用中对水泥质量有怀疑或水泥出厂超过3个月(快硬硅酸盐水泥超过1个月)时,应进行复验,并按复验结果使用。在钢筋混凝土结构、预应力混凝土结构中,严禁使用含氯化物的水泥。
水泥进场时应对其品种、级别、包装或散装仓号、出厂日期等进行检查,并应对其强度、安定性及其他必要的性能指标进行复验,其质量必须符合GB175的规定。
砂的粒径及产地应符合混凝土配合比通知单的要求。-,-。
含泥量:砂中允许含泥量根据强度进行确定,当混凝上强度等级≥C30时,其含泥量应≤3%;混凝土强度等级<C30时,其含泥量应≤5%。
砂
应重点检查其质地、级配、针片状颗粒含量、含泥量及最大粒径。一般采用1cm-3cm的碎石,卵石一般能用于结构受力部位,严禁混有煅烧过的石灰石块或白云石块。
粗骨料石子
宜采用饮用水,其他水质如地表水、地下水、海水以及经过处理的工业废水等必须按照《混凝土拌合用水标准》JGJ63的相关规定进行水质化验和抗腐蚀试验,检验合格后方能使用。
水
外加剂应根据设计图纸以及施工要求选择,不得对人体、环境产生危害。外加剂进场时应对其出厂检验报告及合格证进行检查,确认无误后应立即取代表性样品进行检验,进货与工程试配时一致方允许使用,否则坚决不用。
外加剂
混凝土的配合比应根据混凝土的强度等级、耐久性和坍落度的要求,按照《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通过试配确定,不得使用经验配合比。同时,由于砂、石子的实际含水率可能与设计存在差异,所以在混凝土拌制前,应根据砂和石子的含水率对配合比进行适当调整,在所选配合比满足工程需要时,方能进行混凝土的搅拌工作。
配合比控制
在混凝土的搅拌过程中,应对原材料进行严格的计量,切忌凭经验进行计量。配备水表,严格控制水用量;配备磅秤,严格控制砂石料及外加剂用量。此外,应对每盘混凝土的搅拌时间、坍落度、是否离析等进行抽查,根据抽查结果及时对搅拌过程进行调整。
二、搅拌过程质量控制
混凝土坍落度(mm)
搅拌机机型
搅拌机出料量(I)
<250
250~500
>500
≤30
强制式
60
90
120
自落式
90
120
150
>30
强制式
60
60
90
自落式
90
90
120
三、运输过程质量控制
原则:混凝土应以最少的转运次数和最少的时间,运至浇筑地点,使混凝土在初凝前浇筑完毕。在运输过程中应保持混凝土的均质性,避免产生分离、泌水、砂浆流失等现象。
三、运输过程质量控制
保证罐车的性能,避免在运输过程中发生故障。
罐车发车应由厂家开发料单,发料单应标明收料单位、地址、工程名称、强度等级、发车时间。
浇注现场应派人对发料单进行验收,防止混凝土车误送或超初凝时间到达工地。
罐车司机
商混厂家
现场监督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