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6
文档名称:

中国舞蹈史教学大纲.doc

格式:doc   大小:42KB   页数:1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中国舞蹈史教学大纲.doc

上传人:zbfc1172 2018/5/19 文件大小:42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中国舞蹈史教学大纲.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中国舞蹈史教学大纲
中国舞蹈史(一)
中国古代舞蹈史部分
前言
舞蹈,是一个民族精神的象征,通过舞蹈,我们可以窥见民族的历史与文化。舞蹈既是艺术之母,又是人类文化的启蒙者。原始人类从本能的情绪情感的发泄到生存欲望的表达、实现,都是依靠动作来完成的。动作浓缩了原始人的思想情感、情绪和激情,孕育了原始文化。
中华民族有着灿烂悠久的舞蹈文明史,它是中国文化极其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并掌握中国舞蹈文化发展的历史,是舞蹈表演、创作和研究人员的必修之课。
一、课程的目的与要求
通过中国舞蹈史的讲授,让学生了解我国灿烂修久的舞蹈历史和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培养其爱国主义思想,宏扬中华民族的舞蹈文化,帮助他们树立起为祖国舞蹈事业献身的信念。同时,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中国舞蹈发生、发展的状况及其各阶段的审美特征、艺术风范,以便能从历史和文化的角度去认识舞蹈、感受舞蹈、传播舞蹈,促使他们在一个高层次上进行舞蹈的学习、表演、欣赏、评论以及创作、教学与研究。
二、课程内容的安排
第一章原始舞蹈
本章要点:
本章主要从能上能上几个方面来把握原如舞蹈与原如生活的密切联系,认为原始舞蹈在原始社会并非是一种审美活动,而是原始人类一种生活形态和生活方式,是原始人生活的必然内容之一。因为它不仅是原始人宣泄情绪情感、表达愿望的有效手段,同时更是其生存的重要方式。正如闻一多总结原始舞蹈的性质时所言:“以综合性的形态动员生命;以律动性物本质表现生命;以实用性的意义强调生命;以社会性的功能保障生命。”
一、原始人与舞蹈
1 、不以审美为目的的活动
2 、画中的舞蹈形象
二、原始舞蹈的种类
1 、图腾祭祀
2 、劳动生产
3 、战争生活
三、原始舞蹈的性质
1 、强烈的功利目的
2 、高度的生命情调
复习思考题:
1 、舞蹈与原始人的关系。
2 、为什么说原如舞蹈是原始人生命形态的最高展示?
本章参考文献:
《通史》
《路史》
《礼记·月令》
《山海经·海外西经》
《吕氏在秋·仲夏记·古乐》
《史记·五帝本纪》
《左传·昭十七年》
《韩非子·十过》
闻一多《伏羲考》、《姜履大人迹考》
第二章夏商舞蹈
本章要点:
本章主要掌握夏商时代“女乐”的出现同“全民性”的原始舞蹈步入表演性娱乐舞蹈的一个关键性转变。习管“女乐”是为奴隶主的享乐服务的,但它却从另一个角度体现着人们在乐舞方面的审美意识的萌芽,显示出舞蹈艺术原始状态逐步走向文明的必然趋势。与次同时,舞蹈在原始时期的祭祀功能被进一步强化,使祭祀舞蹈得以较大发展。
一、奴隶女乐
1 、以巨为美
2 、北里之舞
二、祭礼舞蹈与巫
1 、“通天地四方者为巫”
2 、舞雩求雨
三、纪功舞蹈
1 、《大》
2 、《桑林》
复习思考题:
此阶段得注意的舞蹈现象是什么?为什么?
本章参考文献:
《吕氏春秋》
《韩诗外传》
《管子》
《尸子》
《路史》
《古今图书集成》
《盐铁论》
《左传·襄十年》
《竹书纪年》
《庄子·养生主》
《史记·殷本纪》
第三章两周舞蹈
本章要点:
本章首先要了解周王朝“制礼作乐”的目的和意义,了解“雅乐”在“礼制”中的地位以及在整个社会政治生活中所起的作用;认识“六大舞”即为从黄帝始到周武五止的六代“圣王”之纪功舞蹈,主要用于祭祀;懂得周代的乐舞教育是我国最早的美育教育;弄清“礼崩乐坏”与民间乐舞兴起的社会文化根源和艺术规律上的原因;了解儒、道、墨三家的基本乐舞观,重点认识儒道思想对中国古代艺术的深刻影响。
一、“雅乐”的建立与制度化
1 、乐制与乐治
2 、《六大舞》
3 、《六小舞》
二、乐舞教育
1 、仪表气质
2 、道德精神
三、“礼崩乐坏”与民间舞蹈
1 、“紫之夺珠”
2 、“市也婆娑”
四、宫廷女乐与政治生活
1 、丽靡鸾翔
2 、苎罗绝色
五、蜡祭与傩祭
1 、举国若狂
2 、索室逐疫
六、“百家争鸣”中的乐舞理论
1 、“乐与政通”
2 、“为乐非也”
3 、“大音希声”
复习思考题:
1 、雅乐在西周社会政治生活中的意义。
2 、“礼崩乐坏”的根源何在?
3 、儒、道乐舞思想对中国艺术的影响是什么?
本章参考文献:
《周礼·春宫》
《陈乐书》
《乐记·宾牟贾》
《吕氏春秋·仲夏记·古乐》
《论语》
《说苑》
《左传·襄二十九年》
《墨子·非乐》
《礼记》
《后汉书·礼仪志》
《孔子家语》
《拾遗记》
第四章汉代舞蹈
本章要点:
本章最值得注意的问题是,民间俗乐舞在汉代取得了合法地位,成为宫廷娱乐的主要内容。同时需要了解“百戏”的含